Page 233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233
社会·2022·6
山,2013)。 但也有研究提出,老年人和子女经济条件的好转会降低同住
可能性(陈皆明、陈奇,2016)。 本研究用工作状况和养老保险状况来衡
量老年人的经济条件。 其次,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代际同住最大的
因素之一,身体虚弱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可能性更大(李婷、胡文波,
2021)。 再次,城乡的现代化程度具有明显差异,城乡的代际同住模式也
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我们将城乡变量纳入模型。最后,考虑到同胞
规模的扩大对子女的养老责任有分担效应,我们将子女数纳入模型。 控
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可见表 3, 其中, 抚育型同住老人及其子女
777 人, 合作型同住老人及其子女 922 人, 赡养型同住老人及其子女
519 人,疏离型同住老人及其子女 107 人。
四、 数据分析
(一)描述性分析
1. 全国互惠型同住居多,城镇地区子代需求更加凸显
表 4 分城乡描绘了全国老年人与子女的居住图景。 首先,从各类同
住模式占比看,有所求的同住模式占绝大多数,代际双方均无所求的疏
离型同住只占极少数。 可见,尽管代际同住动机复杂多样,双方的需求
仍是影响同住的重要因素。 在有所求的同住中, 互惠的合作型占大部
分,其次是抚育型同住,纯亲代需求的赡养型同住比重最低。
城乡两地的同住模式差异显著,城镇地区的抚育型同住比例更高,
农村地区合作型同住和赡养型同住比例更高。 城镇地区的子代需求表
现更为明显,亲代需求表现并不突出,这一方面可能与城镇地区子女面
临的现代化情境下的风险压力更为沉重有关, 子女会对父母有更多的
需求,另一方面,城镇地区的保障水平更高,养老体系的发达和健全会
使老年人减弱对子女的依赖,相对应的赡养型同住比例会较低。
2. 子代以住房需求为主,亲代农村地区偏重经济需求,城镇地区
偏重生活需求
在明晰全国和城乡各类需求型同住比例后, 接下来将进一步分析
在不同类别的同住中代际双方的具体需求倾向。
从表 5 可知,无论是抚育型还是合作型的同住,住房需求都是子代
的首要需求,这一点在城镇地区表现更为突出。 城市高昂的房价给年轻
人带来很大压力,与父母同住成为缓解购房压力的策略之一。
·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