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7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237
社会·2022·6
表 8:不 同 排 行 子 女 的 同 住 类 型 分 布 (%)
二孩家庭 三孩及以上家庭
老大 老小 老大 中间 老小
抚育型同住 30.89 46.40 15.11 21.63 24.89
合作型同住 40.31 34.74 43.17 39.81 46.80
赡养型同住 24.08 14.14 36.69 32.60 23.74
疏离型同住 4.71 4.71 5.04 5.96 4.57
样本量 382 403 278 319 438
卡方检验 Pearson chi2(3) = 23.980,Pr = 0.000 Pearson chi2(6) = 21.000,Pr = 0.002
表 9:不 同 性 别 子 女 的 同 住 类 型 分 布 (%)
农村地区 城镇地区 全国
女儿 儿子 女儿 儿子 女儿 儿子
抚育型同住 27.08 29.91 34.37 36.70 32.12 33.75
合作型同住 34.72 41.78 37.77 39.28 36.83 40.37
赡养型同住 29.86 23.11 22.60 20.59 24.84 21.69
疏离型同住 8.33 5.19 5.26 3.43 6.21 4.20
Pearson chi2(3) = 6.262, Pearson chi2(3) = 3.134, Pearson chi2(3) = 6.412,
卡方检验
Pr = 0.100 Pr =0.371 Pr = 0.093
乡来看,农村地区同住类型的性别差异显著,城镇地区差异不显著,这
可能是因为城市的现代化风险压力更大,无论男女,在同住中都需要亲
代提供更多的帮扶,因此消弭了男女在不同的养老逻辑下的职责表现。
综上所述, 本文对不同的同住类型中子女的排行差异和性别差异
都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解释了同住倾向的机制。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个
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比较影响代际同住选择的子女特征的差异,并
分析这一差异对子女选择同住类型的具体影响, 以及各同住类型中老
年人对某一性别、某一排行子女选择倾向的机制。
(二)模型分析
1. 不同同住类型中的亲子特征差异
为了比较不同同住类型中亲子特征的差异,本研究使用了Mlogit 模
型。 在控制相关亲代特征和子代特征后发现,从子女性别特征来看,与
赡养型同住相比,儿子选择抚育型同住的可能性更大,其次是合作型同
住,疏离型同住则无明显差异,证实了假设 1。 在“从夫居”与“养儿防
·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