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社会》2022年第6期
P. 161
社会·2022·6
工作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 这些生活逻辑在具体的医疗场景下(如医患
交流、团体咨询、宣传手册等)不断被收编为医学的实践知识,在一次次
复诊和治疗中不断形塑着唇腭裂个体的身体行动和生活方向。 必须指
出的是,强调身体生产性并非总是强势的医学话语权力裹挟的后果,医
务人员、 家长与患者对这些论述的拥抱恰恰说明了健全主义的身体价
值在生活世界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以“干预”的方式来协助本
就弱势和边缘的唇腭裂孩子应对更加不确定的未来。 正如蒂默曼斯、布
赫宾德( 2020)对美国新生儿基因筛查的研究所强调的,正常化策略亦
具有创造力,能够生产出更多有关婴儿的知识,并透过医学技术的介入
来追求更多的生命机会。
五、 结论与反思
在主流的叙事与研究中, 唇腭裂的治疗被看作客观固定的医疗知
识,然而具体到本土经验中,连接着异质知识的实践的多层次性便逐渐
凸显。 基于一个三甲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的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本文
试图进一步打开唇腭裂治疗的黑箱,弥合医学知识(理论与认识)与实
践(应用)、生物与社会的分野;以“实践知识”为核心,探讨多面的唇腭
裂治疗知识如何在动态的医疗实践中不断生成, 又如何在实践中串联
起唇腭裂个体及其家庭的生活与生命。
本文发现,唇腭裂治疗的实践知识具有“规范性”的元主题。 现行
的唇腭裂序列治疗范式在经历了拿来主义与本土化过程后, 逐渐被收
编为规范化的医学知识。 一方面,它以客观、科学知识的地位制定了唇
腭裂个体从出生至成年的身体改造计划;另一方面,它具有强烈的规范
性特征———规定了何为正常面部(健康需要什么)、何为正常生活(个人
“应该”成为什么)(Lock and Nguyen,2010:29)。 因此,在分析过程中,我
们试图厘清唇腭裂治疗知识,考察唇腭裂治疗实践知识之元主题(规范
性)的两个维度,即“打造正常身体、追求正常生活”,并且进一步探讨
实践知识如何在具体情境下被展演和重构(林文源,2019)。
一方面, 打造正常身体的实践知识旨在重建外显态与功能态的规
范身体, 并且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生成了两种身体技术———护理按摩
与语音训练。 这一过程绝不是生物医学技术的独角戏,除了外科医生、
护士、语音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医疗角色外,家长也是医学活动家,是
·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