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社会》2022年第5期
P. 98

兴趣与行动意义的生成:从反思实用主义看杜威的教育思想

                     联的事情的人, 也不是能够根据规则最大程度上预测和掌握
                     进程的人。 一个受过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伟大的学者”或“研究
                     者”。 相反,受过教育的人是一个在人格结构上完善发展的人,
                     体现了一个能够把理想和可适应的图式整合成为一种行事风
                     格的缩影,它涵括了直觉、思考、理想和把握、判断,包括利用
                     世界及其偶然事物的做法。 那些在任何特定的体验之前被预
                     先给定的图示( schemata),它们协同作用,并被整合进一个人
                     的整体“世界”之中。 (Scheler, 2021:19-20)
                    舍勒认为教育的最终意义在于整合的、有个性的人格的形成,然而
                杜威期待的行动人格虽然胜于对环境与信息的机敏和把握, 但它能否
                成为一个整合的人格,对此,舍勒是怀疑的。舍勒所言“体验之前被预先
                给定的图示”,来自于语言、文化和先在于个体存在的世界,这是教育的
                深层土壤,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教育承担教化的功能,是人类特定生活
                方式的传承。 杜威笔下的行动者面对的并不是一个虚空的世界,也不是
                一个可以任意改造的世界。 行动者如何不堕入偶然经验的片段之中,形
                成连续的生命意义,仅依赖个体的意志是不够的,他需要阿多诺所言的
                对人类精神成就的敬意和对个体有限性的明察, 这是教育不可缺少的
                一课。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本纳, 底特里希. 2017. 德语语境中的杜威教育学[J]. 彭韬,译. 全球教育展望 46(2):
                    3-24.
                丁道勇. 2014. 教育中的兴趣概念[J]. 教育学报 10 (3): 27-33.
                杜威, 约翰. 2001.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杜威, 约翰. 2004. 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 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 北京:人
                    民教育出版社.
                樊杰、 兰亚果. 2018. 杜威基于关系与生长视角的兴趣与教育理论 [J]. 全球教育展望
                   ( 5): 47-55.
                歌德. 2018. 浮士德[M]. 钱春绮,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郭戈. 2016.关于兴趣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J]. 中国教育科学(2):155-193.
                赫尔巴特, 约翰·弗里德里希. 2002. 赫尔巴特文集(第三卷)[M]. 李其龙, 等, 译. 杭
                    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赫钦斯, 罗伯特. 2001. 美国高等教育[M]. 汪利兵, 译.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霍夫施塔特, 理查德. 2021.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M]. 陈欣言, 译. 北京:九州出版社.
                罗杰斯, 丹尼尔. 2011. 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M]. 吴万伟, 译. 南 京:
                    译林出版社.
                马鲁,亨利—伊雷内. 2017. 古典教育史:希腊卷[M]. 龚觅、孟玉秋, 译. 上海:华东师


                                                                          ·  91 ·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