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40

家产亲属制:列维—斯特劳斯的 maison 概念

                    列维—斯特劳斯 (Claude Lévi鄄Strauss, 1908-2009 年)18 岁即出版
                了专著《论巴贝夫与共产主义》(Lévi鄄Strauss, 1926);至少到 21 世纪初,
                他都在写作和发表,学术生命将近 80 年。 国内的介绍,从 1980 年杨 堃
                先生开始,到最近的诸多纪念文章,皆把他和结构主义人类学等同。 这
                本没有问题;但所有的论述都把他漫长一生的学术思想视为静止不变,
                以静态结构主义为宗,这就成了问题。 路易·杜蒙的等级结构主义和司
                马少林( Marshall Sahlins)的历史结构主义出来之后,他更是获得了一个
                负面他者的形象:他的结构主义既不讲等级,也不讲历史。
                    这对列维—斯特劳斯不公。 实际上,1952 年他就说过,不可传递的
                交换圈整合交流和臣属关系( Lévi鄄Strauss, 1991: 348),而《亲属制度的
                基本结构》( 1949 年) 的重要内容即在等级交换中寻觅基本结构 (如
                Lévi鄄Strauss, 1967: 471-477)。 对亲属制度研究感兴趣的人类学者读完
                                        1
                这部著作的已是凤毛麟角, 遑论其他学者,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相当多
                的研究者会绕开列维—斯特劳斯去讨论等级交换。
                    列维—斯特劳斯曾在结构理论脉络中讨论历史, 其开始的年代是
                1976 年,其时列氏 68 岁。 这是我们对列维—斯特劳斯学术思想史的最
                新认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他此后的所有研究,包括神话学(如《历史社
                会的诞生》)和亲属制度研究,后者包括《高贵的野蛮人》( Lévi鄄Strauss,
                1979a)、《遥远的目光》(Lévi鄄Strauss, 1983) 和 《诺言》(Paroles donnés)
                ( Lévi鄄Strauss, 1984)中的相关部分,它们都把“家屋”(maison)视作使亲
                属制度的基本结构发生改变从而进入历史的重要概念。 这也是过去 40
                年间最重要的人类学概念之一。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1982 年至 2000 年
                间,英美人类学界通过翻译想象全面改造了列维—斯特劳斯的“家屋”
                概念,导致它的贡献尚未全面展开,其意义即式微。
                    近年来国内学界做过较大的努力去复原这一段学术史, 如赵效牛
                (1997)、何翠萍(2011)与李锦(2017:1-9)等。 兰婕(2018:72)做过带有
                几分时间错置性质的细致梳理, 认为近亲通婚的真正问题直接引导了
                人们对并系制家屋社会的关注。 实际上,列氏对近亲通婚有一种截然不
                同的解释(Lévi鄄Strauss, 1969: 471-477),可见家屋议题不是由近亲通

                1. 张岩(2006)关于外婚制与人类社会起源的议题,即是《亲属制度的基本结构》中讨论
                和批评过的观点, 但他对卡列拉和阿兰达社会组织的讨论并没有参考该书对二者的详
                细分析(参见 Lévi鄄Strauss,1969: 29-51、146-167)。

                                                                          · 33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