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73
社会·2022·4
1996 年之后不再出现。
(二)国有企业改制(1995—2002)
为了解决 20 世纪 90 年代国有企业普遍低效且亏损的问题, 中央
政府在 1995 年决定通过实施“抓大放小”的方式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
6
性改组。 !在扶持 1 000 家国有大型企业的同时,该政策的重点放在采
7
用兼并、租赁、承包和出售等形式改革公有制小企业。 !1995—2002 年,
上百万家国有、集体中小企业完成了改制,国有、集体企业数量占比从
8
83%下降到 37%, 余下没有完成改制的主要是那些经营状况较好的大
型企业。 至 2002 年,以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和亏损为主要目标的各
项改革进入尾声。2002 年 11 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决定启动国有资产管
理体制改革, 重点转向针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政企关系和管理责任的改
革(邵宁,2014)。由此可以看出,尽管国企改革至今仍在持续进行,但以
企业改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主要集中在 1995—2002 年。 由于本文所强
调的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给腐败行为带来的机会主要发生在国企的改
制重组过程,因此,笔者选择以 2002 年作为改革的结束年份。
虽然很多文献认为国企改革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对经济
增长有 明 显 促 进 作 用(白 重恩 等 ,2006;胡 一 帆 等,2006;许 召 元 、张 文
魁,2015), 但市场化过程中大规模的国有资产转移给腐败行为创造了
大量机会(Wedeman,2012)。 国企改制过程中腐败问题发生的逻辑与价
格“双轨制”改革非常相似:一些具有国有资产定价权的官员及企业管
理者通过隐瞒企业资产和信贷的真实价值或虚报企业的支出和债务负
担等方式压低国有资产价格以谋取私利(袁志刚,1995;石晶,2005;曹
红柳、胡刚,2006)。 国企改制过程中的腐败问题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
9
失。 90 年代初,国有资产流失的规模预计在每年 500 亿—1000 亿元。 !!
由图 1 可知, 与企业改制相关的犯罪是 90 年代后期最主要的腐败形
式。 该类犯罪的比重在 1995 年之前一直在 14%左右,随着大规模改制
6. 1995 年 9 月 25 日至 28 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
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 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
议》,提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改革的中心。
7. 见国家经贸委 《关于印发<关于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意见>的通知》, 国经贸企
[1996]491 号文,1996 年 7 月 24 日。
8. 数据来源:笔者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中的各部门机构数(1990—2003)整理。
9. 数据来源:《经济研究资料》1994 年第 109 期。
·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