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1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71
社会·2022·4
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 我们从中可以清楚地发现市场化改革和腐败问
题的关系:腐败问题总是集中出现在那些市场化改革还未完成的领域。
不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意味着同时存在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价格,部分由
市场决定,部分由计划决定,两种价格之间的差距就为腐败行为提供了
机会。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 官员对于资源的配置权将会被逐渐削
弱,市场扭曲导致的寻租问题也将被逐渐消除。 上述逻辑从市场化进程
(时间)角度阐述了资源配置权力与腐败问题之间的关系,在实证检验
上体现为:与没有资源配置权力的官员相比,那些拥有资源配置权力的
官员出现腐败问题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会更高。 本文基于最高人民检
察院主管的《检察日报》1993—2013 年所报道的全部 3 843 个腐败案件
来检验上述假设。 我们发现,不彻底的市场化改革既提高了腐败发生的
概率,也增加了严重性,但这些影响在改革结束后大幅度变小。 一系列
异质性和安慰剂检验为上述结论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本文的研究结
论一方面为政策制定者及公众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导向提供了实证依
据, 另一方面也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市场化改革与反腐败斗争之间
的逻辑脉络与理论联系提供了实证注脚。
二、市场化进程与腐败问题的阶段性特征
本部分将介绍中国三次市场化改革及官员腐败问题在此过程中呈
现的阶段性特征。
(一)价格双轨制(1981—1994)
价格改革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系统的市场化改革。 20 世纪 80 年
代初,国家逐步取消对重要生产资料的定价。 从 1981 年首次在工业生
产资料领域出现同一产品两种价格,到 1985 年允许企业按市场价格销
售计划外商品, 生产资料价格同时按照计划调拨和市场供求双轨定价
2
的方式得以完全确定。 !这就意味着同一种商品同时存在较低的调拨
价和较高的市场价。 1989 年 11 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
2. 根据张军(2016)对于价格“双轨制”形成的回顾,1981 年在原油上首次出现了工业生
产资料同一产品两种价格的情况;1983 年,国家允许超额生产的成品油和煤炭按照市场
价格出售;1984 年的“扩权十条”允许企业自销或超产部分可以在规定幅度内定价出售;
1985 年出台《关于放开工业生 产资料 超产自销价格 的通知》,允许企 业按照 市场价格 销
售计划外产品。
·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