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66

非自主回忆:普鲁斯特论个体记忆的社会性

                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讨论要更为丰富。 笔者认为这是确立“人的科学”的
                一个基础。 人的科学是潘光旦的社会学思想的核心,它一方面有科学的
                生物学作为基础,另一方面有儒家思想(文化)作为“用”,最终目的是
                达致人的自明和自强。 在走向这一目的(价值)的过程中,性(先天的遗
                传等生命特征)为本,养(后天环境)为用。 从这里可以看到,潘光旦的
                社会理论也是一种生命哲学,是一种以生命为本的学说。 与之相类似,
                在普鲁斯特“非自主回忆”理论中,生命性和社会性是同时存在的两个
                维度,但无论如何,生命性都是一个根本,是普鲁斯特的第一信赖(他更
                信任情感真实和印象真实)。普鲁斯特从记忆角度(从自内而外的角度)
                说明了何为“生命为本”以及如何“生命为本”。 尽管普鲁斯特和潘光旦
                处于不同时代,也处在不同文化环境中,但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
                生命为本的样态及其可能性和重要性。 在这一点上,他们与哈布瓦赫有
                很大区别,因为后者把社会性(人的环境)作为讨论的重心,认为极具生
                命意义的(个体)记忆是由社会建构(决定)的。
                    普鲁斯特的“社会”概念还告诉了我们“主体”的精神世界对重新理
                解社会学的重要性。 晚年的费孝通( 2003)提出,社会学必须重视对人的
                精神世界的研究,否则,其作为“学”的基础就要薄弱很多;而且,对于
                人的精神世界的研究,传统的实证主义方法并不适用,不能将对人的精
                神的解释还原为“非精神”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等各种机制,精神
                世界有其自身特点。 观察社会和个体只有客观维度(科学的维度)显然
                是不够的,还需要人文的维度。 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分析,社会学研究
                者需要不断返回这些现象本身,找寻进入这些现象更贴合的方法。
                    费孝通指出了社会学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这是他所说的
                社会学人文维度, 与本文讨论的普鲁斯特从个体和社会混融关系讨论
                人的记忆问题有很大相关性。 本文讨论的普鲁斯特的自内而外建构世
                界的方式属于社会学家所说的人文传统, 是费孝通所说的人的精神世
                界的一个方面。 本文强调的是普鲁斯特昭示的道理———认识复杂的社
                会不能仅从人的社会性角度进入, 人之生命性是普鲁斯特提供给我们
                的另一个不容忽略的维度。 主客体融合在这里体现为普鲁斯特的记忆
                理论将人的生命性和社会性统合起来,同时,生命性本身是构建社会性
                的一个机制和来源,是一个更为基本的存在。 这一维度经常被社会学家
                说成人的主观能动性,包括人适应和改造社会的过程。 但是,主流社会


                                                                          · 159·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