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5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65

社会·2022·4

           的社会形象和个体形象。 在社会学意义上,它属于费孝通晚年所说的社
           会学人文性的一个维度,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研究的一个路径,即重视生
           命性的社会价值。
               我们认为,在理解哈布瓦赫传统的社会记忆理论时,有必要重提普
           鲁斯特的生命维度。 尽管哈布瓦赫的记忆理论也存在对“风流云散”和
          “分身走神”类型的记忆现象的描述,不过,因为哈布瓦赫坚持社会本体
           论立场,所以对此解释不够深入和系统,而在这方面,普鲁斯特的主体
           性视角下的“非自主记忆”方法及其机制是一个必要补充。 本文同时认
           为,在理解普鲁斯特时,也有必要注意其理论的“社会性”一面,否则他
           的“非自主回忆”极易被解读者“神秘化”和过度美学化或文学化,普鲁
           斯特的研究者对此普遍缺乏必要的强调。 本文对普鲁斯特理论中社会
           性的强调并不是将他的理论“庸俗化”和“科学化”,而是从分析的角度
           说明普鲁斯特的理论在深层与社会学之间的勾连, 从而为社会学更全
           面解释记忆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普鲁斯特记忆理论的研究,试图提出自内而外
           构建社会概念的重要性。普鲁斯特的“社会”是一种主客体的混融状态,
           即社会不仅是外在、客观、可以借助外在观察和量化描述来表达的存在
           (如叙述者马塞尔的外祖母的社交圈子), 更是一种体现在回忆者脑海
           中的“主观形象”。 这种“主观的社会形象”正是普鲁斯特所强调的,“社
           会”需 要 借 助 普 鲁 斯 特 所强 调 的“直 觉 ”的方 法 ,即 非 理 智 的 方 法(如
          “非自主回忆”),才能体察到。 这正是回忆主体“自内而外”构建“社会”
           的方法。 马塞尔及其母亲记忆中的外祖母正是体现了一种“主观的社会
           形象”,也即回忆者脑海中的外祖母形象。为什么说“脑海中的外祖母形
           象”是一种“主观的社会形象”呢? 原因就在于这一形象的“社会性”特
           征。 马塞尔回忆中的外祖母具有宽宏大度、无私关怀家人的高贵品质,
           并具有艺术鉴赏能力,而这些正是社会品质的一种。 被回忆者强调的外
           祖母性格特征正是社会所赏识的,是代代相传的“社会品质”。 在本文,
           正是这种“主观的社会形象”影响和提升了后代(马塞尔和他母亲)的
           精神世界,后代在追忆中通过“圣化”去世长辈的方式提高了这一社会
           品质的地位,从而使得这一“社会品质”在后代的精神世界中得以顺利
           延续。
               与社会学的主流范式相比, 普鲁斯特自内而外构建社会的方法对


           · 158·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