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0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30
体验本真性:北漂青年的社会交往与双重生活
集体感。 这种集体感一方面让北漂青年感受到彼此“联结”的意义,“有
一种认同感,你会觉得有一种归属感,因为当时大家讨论的话题恰好是
我很关注的事情……你会发现原来有一群人跟你是一样的想法”,让他
们觉得“自己和别人是 connected(关联)的,这种感觉给了我存在的意义
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参与者能够从别人的生活中看见多种可能性,打
破了自己对生活的单一想象。 陈如在聆听他人的故事中,逐渐“看到生
活的更多可能性,你会觉得好像就不论做什么,你都有办法让自己过得
很好,也不是说你非要去追求一些怎么的怎么的东西”。
2. 知识探讨:诗意地栖居
对知识———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知识———的重视是 A 空间理想主义
氛围的重要体现。 来到空间的许多青年人认为,“这里是文科生的地
盘”。 在 A 空间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讨论某
种理论、某一本书。在图书区,直顶天花板的书架摆满了各种经典书籍,
比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全套经典译丛。 许多青年人在这里感到“读书好
重要”。 从事娱乐行业的 Sunny 在被推荐了几次经典书目后,常在空间
里捧着哲学书苦读。
学术探讨占据了 A 空间活动和非正式交流的很大一部分, 比如有
一系列哲学交流活动,每场活动中参与者会针对某本经典著作、某位哲
学家或某个哲学概念进行辨析和讨论。 25 岁的心理咨询师赵林第一次
来到 A 空间就是来参加哲学探讨活动, 他十分喜欢在这场活动中的体
验,形容这种探讨氛围让他“不那么浮躁,能真正沉下心来”。
跟不同的灵魂之间的交流,先不说碰撞,就单纯说交流,
这一点就已经很能满足我了。 哲学谈话能给我这样的感觉。 尤
其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思维的碰撞,这种火花、这样的感觉,离
开学校以后很难再见到了。 (赵林访谈,20210121)
在受访者看来, 对人文社科类知识的强调, 让 A 空间具备了区别
于“社会”的单纯氛围,象征着“出社会”以后许多人所向往的象牙塔式
的诗意生活。 它创造了一种去世俗化的情境,让北漂青年感受到在日常
生活中难以体验的纯粹思维碰撞, 将自己从日常的琐碎和困窘中解脱
出来。正如范妮所描述的:“在完全不被外界打扰的情况下,远离社交媒
体、社交软件的情况下,那么安静地讨论文学哲学,看卡尔维诺或者博
尔赫斯,然后我们去排一个话剧,或者我们彼此之间聊这些……对我来
·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