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5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35
社会·2022·4
活。唯安对此深有体会:“在 A 空间的时候你感受不到外界。在外界会
被 A 空间吸引的,当 你进 入 A 空间,你就 再 也感受不到外界了 。 ”一
旦离开了 A 空间,也就意味着和这种特殊生活告别,回到繁琐的日常
生活中。
然而,形式上和体验上的内外区隔,并不意味着两个“世界”能够真
正划清界限。 事实上,由于无法真正摆脱制度化的人生模式,功利的逻
辑通过体验化潜在地影响着北漂青年参与公共生活的实践。 首先,他们
在参与社会交往时实际上也追求效用化。 叶秋用“划算” 与否、“值不
值”等词汇来评判社交关系,他进一步解释:
因为你有很多自由的时间,你可以参加很多的活动。 但我
不行,我现在工作,基本上我出来玩的时间都是规划好的,我
会花多长时间来参加这种活动? 我参加完之后就想,我花时间
参加这个活动值不值? 如果不值我下次就不会再来了。 我会想
这些,因为时间得去规划。 (叶秋访谈,20200111)
叶秋一周只能休息一天, 他掰着手指头给我盘算一周下来真正属
于他的时间也就几个小时。“时间荒”等无法摆脱的结构性困境,导致许
多北漂青年需要以规划和计算的心态来组织自己的生活。
因而,许多北漂青年期待一种“高效率”的关系。“有效交流”是受
访者常常提到的对 A 空间中讨论的期待———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深度
交流并产生共鸣,带给自己快速且充实的情感满足。 不少受访者提到,
—
与朋友日常的相处, 有很多无效沟通——情绪没有办法及时得到表达
和接收,要么是因为距离问题,要么是因为与朋友进入自我袒露的状态
需要一定的铺垫。 在 A 空间,他们需要即刻的精神宣泄,当自己想要交
流时,可以马上进入深度交流、快速高效地感受真诚,获得自己的“精神
利益”(贝拉等,1991)。
在 A 空间遇到的这些人,跟他们交流还挺点对点的,我觉
得还挺高效的,就是只讨论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然后其他
比如说在学校社交什么,有的人就喜欢聊一些八卦,还有聊一
些琐碎的事情浪费时间……这种无效社交(在 A 空间)完全被
省去了,反正还挺高效的。 (吕渺访谈,20210102)
其次,他们建立社会交往的方式还隐含着工具化的逻辑。比起建立
真正实在的联系,满足自我宣泄需求是更重要的事。
·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