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26
体验本真性:北漂青年的社会交往与双重生活
诉求。 当感到不太对劲时,许多受访者都提到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青年
空间的自发性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 他们大
多因偶然的契机来到这里,A 空间的独特氛围则吸引他们频繁参与,成
为维系公共生活的重要力量。 正如下文将展开阐述的,青年空间通过自
发的社会交往营造公共生活,让北漂青年自主打造一种“反日常”的文
化氛围,进而建构本真性自我。本文首先从交往形态(陌生人之间的“纯
粹关系”)和交往内容(超越个体的公共生活)两个角度描摹青年空间所
建构的社会交往,随后对其中蕴含的“本真性”进行具体分析。
(一)陌生人之间的“纯粹关系”
在 A 空间,陌生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被高度鼓励。 这里每周会有
2~5 场正式活动,多为沙龙、读书会、交流会的形式。 A 空间经营者鼓
励青年人自己策划和组织活动,经营者协助宣传,激发青年人参与的
自主性。 在正式活动中,青年人围坐在一起,用参与者乔乐的话说:“围
坐在一起的话,相当于每个人可以相互对视,就一个人在前面讲,你听
得可能也会好一点,所以当时觉得会比较和谐和温馨……让你不由自
主地袒露心声。 ”组织者常用一些破冰游戏动员参与者加入讨论、坦诚
表达。 在正式活动之外,青年人也经常进行非正式的社交和讨论。 他们
常常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偶尔放一些音乐,或者打开一瓶酒,共享零
食,甚至还有人点上檀香,在这种温馨亲近的氛围下进行深刻的交流。
由此,在 A 空间里,彼此陌生的青年人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一种区别于
日常人际关系的亲密交往形态。 这种关系具有两种反日常的特征:其
一是去竞争化;其二是超越物欲、注重精神交流。
按照 A 空间创办者辛仁的设想, 青年空间最重要的价 值 观 是 自
由、 平等、 多元和开放。 他希望人们在青年空间中“形成一种新的关
系”,“说一些在公司、 学校不能说的话, 因为在这里大家没有竞争关
系”。空间中的社会交往通过自由选择而建立,关于正式活动,人们可以
随意地加入一场对话、一场活动,也可以随时退出;正式活动之余,人们
往往因为趣味相投更进一步深聊。 在交流中,参与者有意维持匿名性,
隐去自己的社会身份,最显著的体现就是“外号”“昵称”的广泛使用。
一场活动开始时,组织者通常会让大家在自我介绍时使用昵称,不需要
透露真实姓名。 其他私人信息也鲜少被提起,如年龄、家乡、工作单位。
活动组织者吕渺在 A 空间结识了一个同样对文学感兴趣的朋友, 她们
· 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