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社会》2022年第4期
P. 119
社会·2022·4
生活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盖琪,2017)。 2012 年起,中国大陆有近 40
家规模各异的青年空间在各个城市兴起(杨坤韵,2016)。 A 空间是国内
发展较好的青年空间,位于北京某小区的居民楼内,一套约 300 平米的
复式公寓作为其物理空间(见图 1)。 它在创办之初便具有公共性的目
的,“公共讨论平台” 是其重要的角色。 A 空间如此界定这里的讨论活
动:“(希望)可以形成一个良序的公共表达空间……创造一个小规模的
公共话语对话体系和空间。 ”A 空间成立于 2012 年,由高校学生筹资创
办,起初具有中心化色彩,由有社会声望的名人举办讲座、主导活动;后
期则转向去中心化,强调自由平等的交流,鼓励青年人自发创办和组织
沙龙、交流会、分享会等活动。 讨论的内容多为青年人关心的公共议题
或学术话题。 在正式的活动之外,青年人还在这里三五成群地进行非正
9
式的探讨和交流。 空间内的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非常活跃, 按笔者田
野调查期间的估计,最高单日人流量可达 200,平常周末也有数十人在
空间内流动。
图 1:A 青 年 空 间 平 面 功 能 分 区 图 (左 为 一 层 ,右 为 二 层 )
A 空间内的人群可分为经营者与参与者, 他们共同维系着空间内
的公共生活。 经营者即空间内的工作人员,大多也属于北漂青年,负责
空间的日常管理、活动的统筹和线上社群的运营,承担宣传、组织和协
调的职责,很多时候他们也会参与到活动中。 参与者即参与空间内活动
的都市青年,他们大多属于中产阶层北漂青年及其后备军,也有少数本
地青年。 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区别于底层打工者的城市未婚白领新
9. 遗憾的是,2020 年受疫情及不可抗力影响,A 青年空间在北京的线下场所被迫关停,
目前正在其他城市开拓空间,并探索开展线上活动。
·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