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93
社会·2022·2
绪得分,D i 为补习参与变量,M i 为情绪调节境况,X i 为控制变量。 我们
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出“情绪调节境况”与“补习参与”的交互项对
应的系数茁 3,其估计值为-0.384(p<0.01),“情绪调节境况”所对应的系
数 茁 2 的估计值为-0.202(p<0.01)。
E(Y i | D i, M i, X i)=茁 1D i+茁 2M i+茁 3 (D i ·M i)+X' i酌
第二步,分别在较低阶层子女样本、较高阶层子女样本中进行工具
变量回归,模型设定和第一步相同。 将这两组子女的情绪调节境况的取
值(M i)设定在各自的样本均值处(表示为 m Low 和 m High ),然后分别估计
出这两组子女的“致郁效应”(基于事实情形)。 较低阶层的子女“事实
上的致郁效应”表示为 啄 Low,act,较高阶层子女“事实上的致郁效应”表示
为 啄 High,act。 进一步计算出较高、较低阶层这两组子女在致郁效应上的事
实性差异,记为△ actuai。 计算方式如下所示:
啄 Low,act=E(Y i|D i=1,SES i=low,M i=m Low )-E(Y i|D i=0,SES i=low,M i=m Low )
啄 High,act =E(Y i |D i =1,SES i =high,M i =m High )-E(Y i |D i =0,SES i =high,M i =m High )
△ actuai=啄 High,act-啄 Low,act
接下来, 将参与了课外补习的较低阶层子女的情绪调节境况“设
20
定”在 m High,即“较高阶层子女的情绪调节境况的均值处”, 其他条件
不变,重新估计出较低阶层子女的致郁效应,即“反事实的致郁效应”,
记为 啄 Low,ct:
啄 Low,ct=E(Y i|D i=1,SES i=low,M i=m High )-E(Y i|D i=0,SES i=low,M i=m Low )
用较高阶层子女的“事实上的致郁效应”减去较低阶层子女的“反
事实致郁效应”,即可得到两组子女在致郁效应上的反事实差异,记为
△ counter。
(接上页) 应”的阶层 差异,而是为了 在下一 步使用“回归拟合法”模 拟出较 低阶层 家庭
的子女在反事实情形下的致郁效应。 这是因为,如果“情绪调节-补习参与”交互项对应
的系数为 0,则意味着无论较低阶层子女拥有了何种水平的情绪调节境况,其致 郁效应
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因此,“情绪调节-补习参与”交互项系数显著区别于 0 值,是我们
印证“情绪调节的阶层差异能够影响(或解释)致郁效应的阶层差异”的必要条件。
20. 此处的较高阶层子女并未区分是否参与课外补习。 出于稳健考虑,也可以将之设定
在“参与了补习的、较高阶层子女的情绪调节境况的样本均值处”。 我们发现这两种设定
对反事实模拟的结果并不会带来较大改变。 为公式推导方便及行文简洁,本文只报告了
前一种设定的反事实模拟结果。
· 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