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95

社会·2022·2

                          表 7:致 郁 效 应 阶 层 差 异 的 反 事 实 模 拟 结 果

                         (1)致郁效应的    (2)致郁效应的      (3)“差中差”   (4)差异缩小幅度
                          事实性差异        反事实差异        = (2)-(1)   =|(3)/(1)|
              教育分层          -0.270      -0.157       0.113       41.9%
              教育分层          -0.151      -0.025       0.126       83.5%
              职业分层          -0.386      -0.287       0.099       25.6%
              职业分层          -0.192      -0.081       0.111       57.7%

           效应的阶层差异将会(相较事实情形)缩小约 84%。                    22  第三行系数表示,
           假若“父亲职业为普通工人、农业劳动者或城市初级劳动者”的情绪调
           节境况变得与“父亲职业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子女一样好,那
           么较高与较低阶层子女的致郁效应差异将会 (相较事实情形) 缩小约
           26%。 最后,将组间比较限定在“父亲职业为普通工人”和“父亲职业为
           管理人员”的两组子女,我们发现情绪调节境况的反事实模拟使致郁效
           应的阶层差异(相较事实情形)缩小约 58%。
               上述反事实模拟结果表明,“情绪调节境况” 的阶层差异可能在一
           定程度上影响和解释了致郁效应的阶层差异(组间异质性)。不过,这是
           一个高维因果问题, 我们难以保证情绪调节境况及其阶层差异满足因
           果推断框架要求的“可忽略性假定”( ignorability assumption)。 因此,反事
           实模拟的结果只能为本文的理论解释提供支持性证据, 无法直接和严
           谨地证明情绪调节的阶层差异对致郁效应的阶层差异具有因果影响,
           该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五、结论与讨论


               (一)结论
               课外补习在当下已是全球性的普遍文化现象, 伴随着日益激烈的
           教育竞争,青少年的负向情绪问题持续得到舆论关注,也成为社会科学
           研究的重要议题。 在此现实背景下,本文关注中国大陆中学生课外补习
           参与和情绪健康状况的因果关系问题。 本文基于两期 CEPS 数据,用工
           具变量法和滞后变量法化解因果推断中的内生性偏误, 首先分析了课
           外补习对负向情绪得分的总体因果效应; 然后使用分组回归的方式考
           察课外补习的致郁效应可能存在的阶层异质性; 最后对致郁效应的阶

           22. 这一情形的下降比例较大,可能是由于这两组子女致郁效应的事实性差异原本就比较小。

           · 88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