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96
“忧郁的孩子们”:课外补习会带来负向情绪吗?
层异质性进行初步解释和量化检验。 主要结论如下:
其一,本文回答了课外补习“是否致郁”的问题。 加入滞后变量的
OLS 回归和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均显示, 参加课外补习会显著增加学生
的负向情绪得分。 其中, 基于工具变量法得到的致郁效应估计值约为
0.38 个标准差。
其二,在回答了“是否致郁”的基础上,本文探索了课外补习“使谁
抑郁”的问题。 本研究按照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父亲当前从事的职业
类型划分出不同的子群体,使用分组回归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课外补
习的致郁效应表现出“劣势—特异”和“优势—免疫”的阶层分异模式。
其三,本文尝试对课外补习致郁效应的阶层异质性做出解释。 本研
究基于家庭教养方式的理想型和经验发 现 提 出 了 一个 初步的理 论框
架:在课外补习参与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家长对子女负向情绪的应
对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子女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可能也存在组间差异。
我们具体考察了参加补习的学生“情绪调节境况”的阶层分异模式,并
采用反事实模拟的方式展示了“情绪调节境况的阶层差异”与“致郁效
应的阶层差异”的内在关联,为本文的理论框架提供了支持性的证据,
但仍有待进一步的质性解释和量化检验加以完善。
(二)讨论
本文的发现可能有助于弥合既有研究的经验分歧。 其一,就课外补
习对负向情绪的总体因果效应而言,补习参与的影响存在“安慰”与“致
郁”的分歧。 本文通过比较 OLS 多元回归与工具变量法的TSLS 回归结
果,认为安慰剂效应值得商榷,它可能是未充分考虑到反向因果问题,
导致课外补习的致郁效应受到系统性低估(孙伦轩、唐晶晶,2019)。 23
其二,本文使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后,课外补习的致郁效应并未
明显受到补习强度的调节。 相较于未参与补习的学生,不同时长、不同
科目数量的补习参与都会显著增加学生的负向情绪。 而有学者认为补
习 的 致 郁 效 应 只 在 补 习 强 度 较 大 的 情 形 下 才 会 凸 显 (Zheng,et al.,
2020)。 本研究发现的情绪健康后果所对应的补习参与阈限相比既有研
究更低,该发现或更具警示性的政策意涵。
本研究对课外补习致郁效应的阶层异质性分析, 有助于我们理解
课外补习可能具有的教育与健康不平等后果。 本文发现,课外补习引发
23.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本文所用的工具变量法捕捉到的是“局部平均因果效应”。
· 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