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社会》2022年第2期
P. 54
鲁滨逊的贸易与劳动:笛福对海洋帝国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败与政治上的压迫、奴役是文明与商业发展的自然结果。 他认为,人不
能完全依赖社会来建立道德上的自我理解, 社会也不应成为掠夺财富
的强盗集团。 古典政治哲人早就论证过公民德性与城邦政体原则之间
的一致性,孟德斯鸠( 1981:19-23)也在《论法的精神》中再次强调了这
一点。所以,社会秩序与个人幸福都依赖于对道德的理性认知,换言之,
好的社会秩序必然要以个人道德秩序为前提。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为
了守护道德与民情, 社会应该放弃追求财富并在某种意义上去文明化
呢? 笛福给出的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鲁滨逊在岛上重建道德与文明的过
程表明,财富与文明的发展并非以劫掠为前提,也不会必然走向劫掠与
压迫,它们与道德一样,都以自然理性与自然法则为基础。财富(以及文
明)与德性并不冲突,财富与文明的源头是人的劳动,是人对自然的理
解、开发与利用。 以自然智慧为圭臬,人就可以确立道德法则,获得德
性,化育文明,进而建造国家与帝国。在这里,道德逻辑与文明逻辑并行
不悖。在道德上,人们思考自然,通过自然认识自我,进而由自然自我理
解他人,建立起社会关系与政治关系。 在文明上,人们接受自然理性的
指导,用劳动探索自然,遵照自然法则利用自然,生产财富,维持自己与
社会的生存,并推动文明的发展。由此,人与社会、道德与文明就在自然
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当鲁滨逊认为自己是海岛上的囚徒时,他的内心是分裂的,没有建
立起统一的自我,由他代表并展现出来的道德与文明也是分裂的,与自
然相违。 在那时,他未曾立足自然来反思自己,而是通过妄念与意气来
观看自然,并试图用那个发烧的“僭主式自我”来支配外在自然,导致处
处受限,感到自己无时无刻不在枷锁之中。 当他因为信仰改变观看自我
与自然的方式时,这种对立就被消解了。
在上岛之前, 鲁滨逊最深入地参与社会生活, 沉潜到帝国最幽深
处,但在某种意义上,他又承受着最大的孤独,尽管他对这种孤独毫无
察觉。 对他来说,社会就像一座山峰,是需要冒险攀爬并将之踩在脚下
的对象。 他外在于社会,社会也外在于他。 他从未将某个社会群体视为
分母,而他只是一个分子(卢梭,1978:9)。 也就是说,他就像一个僭主,
只关心自己。 他所积累的财富和经营的种植园,为贩卖黑奴而置备起来
的商队与海船,都只是对孤独个体的放大。正因如此,他才会抛弃父母,
抛弃带他出海的朋友和苦心劝诫他的英国船长, 抛弃与之共患难的佐
· 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