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2 - 《社会》2022年第1期
P. 92
盐制自由化改革的治理逻辑
团走私的可能性就越高。 在改革之前,河东食盐价格受到限制,贩私利
润和游离人口都较少,食盐走私缺乏动机和必要的社会条件。 政府放弃
管控后,贩盐业利润提高,吸引了蒙古地区的游离人口,因此引发了边
疆的集团贩私问题。 淮北的情况则完全相反:在改革前,淮北的贩私利
润、游离人口水平都较高,当地贩私组织猖獗;改革后,走私利润大为降
低,民间集团丧失了走私的动机,其释放出的游离人口又被吸纳入自由
化的运销体系,与政府的对抗性大为下降,所以改革的社会治理效果基
本是正向的。
清代中期盐制改革的案例说明,经济制度本身即是一种社会安排。
清政府对食盐流动的控制,不只是一种财政设计,还兼具社会治理的功
能。 19 世纪上半叶,清王朝对人口的控制逐渐松动,民间集团参与走私
的情况大量增加。 这一背景凸显了自由化政策的治理意义,使自由化改
革具备了更坚实的现实基础。 而自由化改革的实质并非是要寻求经济
绩效的改善,而是要在财政需求、食盐流通、地方治理等多重目标中寻
找一个新的均衡,这与西方近代的自由化改革存在本质的不同。
也正因为这种寻求均衡的特质,自由化制度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久。
19 世纪下半叶,清政府的财政压力陡增,治理问题让位于财政问题,干
预主义回潮。 政府开始加强对食盐市场的管控:同治五年(1866),李鸿章
在两淮推行循环票法,恢复官督商销体制;光绪三年(1877),丁宝桢在
四川推行官运商销制度,统一征收盐税。 盐业自由化的趋势也就此中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包世臣.1991.包世臣全集:小倦游阁集·说储[M].合肥:黄山书社.
波兰尼,卡尔.2013.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M].黄树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
步德茂.2008.过失杀人、市场与道德经济:18 世纪中国财产权的暴 力纠纷 [M].张世明 ,
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陈锋.2013.清代盐政与盐税(第二版)[M].武汉大学出版社.
渡边 惇 .1991.乾隆末至嘉庆期的盐政改革与自由贩卖论[G]//中国盐业史国际学术讨论
会论文集.彭泽益、王仁远,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方裕谨.1991.嘉庆中期商办吉兰泰盐务述论[J].历史档案(2):93-101.
方志远.2006.明清湘鄂赣地区的“淮界”与私盐[J].中国经济史研究(3):104-113.
傅汉思.1993.中西盐业史比较研究[J].盐业史研究(4):4-11.
戈德斯通,杰克·A.2013.早期现代世界的革命与反抗[M].章延杰,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韩燕仪.2019.清代盐价制定中的地方干预———以康熙年间衡、永、宝三府为中心的考察
[J].中国经济史研究(2):82-93.
· 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