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社会》2022年第1期
P. 68
家屋与主客:康定锅庄“女性当家”与“权威中介”的再思考
则以农牧产品为主。 康定北门的祥云街就聚集了不少此类性质的“锅庄”。
仅从经营方式上看,祥云街“锅庄”与传统锅庄几无差别。 例如,与
传统锅庄类似,祥云街“锅庄”交易的方式同样是由主人出面,帮助驮脚
娃和小商贩出手他们的糌粑、酥油、小麦、豌豆、青果、木炭、菌类和药
材等货物;再如,祥云街“锅庄”供应物资和取偿于住客的逻辑也与传统
锅庄相同;又如,在房名上,祥云街“锅庄”不仅有汉姓,其中的两三个
锅庄甚至还有藏名。 尽管存在以上相似之处,但显而易见的是,祥云街
“锅庄”是纯粹商业性的。 当时,茶叶贸易逐渐被官方垄断,而名贵土产
又在大锅庄手里,这些新“锅庄”背靠南北两向的进城口而留住了来去
无定的驮脚娃和小商贩,成功地做起了农产品生意。 相反,传统锅庄根
植于家屋社会,是当地的贵族阶级,其冲本也是来自康藏其他地区的社
会上层,他们是锅庄的客人,而非顾客。
如果说祥云街“锅庄”仅在经营方式上有限地模仿了传统锅庄,那
么在康定以西的道孚县,江西、陕西商人所开设的“锅庄”则只采纳了康
定锅庄的另一部分功能———住宿和堆栈。 其实在历史上,锅庄并非康定
独有,如清代中后期道孚的么女娃、日吾娃、左戈吾娃三家锅庄,同样是
康藏各地冲本的投奔之处。 当时康藏的交通以康定为起点,分为南、北两
路,道孚是北路上的一个重要站点。 不过,上述三家开设于道孚的锅庄
在清末就已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江西和陕西籍汉族商人开设的“锅庄”。
从民国初期到 1950 年是道孚“锅庄”发展的兴旺时期,共有 17 家
“锅庄”在县城内经营,主要包括大锅庄洛绒仁青(崔良璧)、丁家锅庄
丁子佩、阎家锅庄阎朝禄等。 以其中的丁家锅庄为例,它在道孚的规模
和影响较大, 能够接待当时的大人物, 并在康定设有分号 (邢肃芝,
2008:93;任汉光,1937)。 而其康定分号与阿加卡巴之间的差异清晰地
表现在向住客收取租金的动机和形式上。 丁家锅庄主要依靠旅栈赚钱,
住户基本是到康藏做生意的汉族商人, 因此,“锅庄” 每月租金收入不
菲,甚至成为利润的重要部分。 相反,租住在传统锅庄的“客夫子”基本
都是砍柴、背水和缝茶包的苦力,锅庄主每月最多能向他们收 5 角到1
元的微薄费用(任汉光,1937)。 相较于丁家锅庄的旅客而言,这些客夫
子仅仅是锅庄的“附庸”而非“正客”。 尽管传统锅庄的大院坝和房间给
他们提供了一个栖身之所,但阿加卡巴从不指望在他们身上赚钱,他们
的注意力也不落在客夫子身上,关切和照料的只是冲本。 实际上,随着
·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