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社会》2022年第1期
P. 16
落“地”生“根”:中国近代工业创成中的传统治理策略
会治安。 光绪元年五月广济绅民(共 39 人)所呈的禀状较为详细地阐述
了禁矿理由。
从前本地射利之徒私行偷挖,则武穴有回禄之灾。 来龙之
说本属渺茫,但屡挖屡验,经各宪禁示在案。 升县方并勒有永
禁碑石,嗣后利徒遂无有偷挖情事。 窃思利之所在,人所必趋。
假使有利无害,何以自有兹山以来,从未有经掘挖而留完璧以
致今日乎? ……近闻招商局委员奉札来开此山以为国计,地方
何敢抗阻。 但山仅开数日,即于是数日火已叠烧三次,幸扑灭
未燎。 是利于国计者犹后,而害于民生者独先。 然此不过小试,
尚且应响如神,若日后大兴土工,似此应验,则武穴并沙地一
带房屋居民靡有孑遗矣。 (徐元基等,2016e:5)
上禀者认为,广济当地并没有长期稳定的采矿历史,虽然之前存在
“射利之徒”私挖煤矿的现象,但是这种行为并不被社会认可,开矿这件
事情本身也是被官方严格禁止的。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士绅们对开矿这
个与地方传统不符的事件态度非常消极,与此相关,湖北开采煤铁总局
(下称“总局”)工作人员到来之后发生的三次火灾也与勘矿行为联系起
来,被士绅视为有害地方民生的不祥之兆。
但在湖北中部的宜昌地区, 地方官绅抗阻办矿的原因却是该地本
身具有煤矿开采的传统,矿局的到来会“与小民生计不无窒碍”,从而对
地方民生造成威胁。 这一点在知府瞿廷韶致湖广总督李瀚章的文书中
有所体现:
期间有煤可采之处, 小民无不赖以为生。 他邑皆僻处深
山,惟巴东、归州两属产煤较旺,地临滨江,贫民多借此为生
活,非若广济、兴国一带民间不以此为业者可比。 且沿江一带
尽属民山,又非广济、兴国之本有官山者可比。 即使给予价值,
买而有之,而民间以挖采贩运原有之业,一旦顿失其利,身家
所系,讵肯甘心! 此官开矿务与小民生计不无窒碍者一也。(徐
元基等,2016a:208)
此外,反对开矿的湖北地方官还有一个比较共同的理由,即担心洋
人勘矿会引起地方民众的敌意,破坏地方的稳定。 盛宣怀此次勘矿需要
找到矿脉为西法开掘做准备, 所以洋师和洋匠是勘矿过程中最核心的
人员。 但彼时汉口刚刚开埠,湖北多地民众对于洋人非常仇视,很多地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