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2 - 《社会》2022年第1期
P. 102

不稳定就业与农民工市民化悖论:基于劳动过程的视角

                年富力强的劳动者进入企业, 而那些年龄较大或者健康状况较差的劳
                动者则被淘汰出劳动力市场或者返回农村。 掐尖式用工主要发生在第
                三世界国家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服务业。 在去技能化和丰富的劳动
                后备军的影响下, 这些地区的企业只需要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生存条
                件,而不需要考虑劳动力的再生产,比如劳动力素质提升和家庭发展。
                    三是实现了劳资矛盾转移,将资本与劳工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劳工
                内部的矛盾(无产者之间的竞争)、产业工人与产业后备军之间的矛盾
                (产业后备军限制了工人的议价能力)或者技术进步与劳工之间的矛盾
                (工人有可能被机器取代)。 一方面发达国家通过全球产业链将劳资矛
                盾转嫁到第三世界国家; 另一方面将劳资矛盾转移为劳动者之间的竞
                争。 这种流动性化解了劳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紧张关系,并在劳动者之
                间形成新的紧张关系 (西尔弗,2016:4-9)。 这样劳动者的个体利益就
                建立在和其他劳动者的竞争上,而不是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利益争夺。 这
                就在保证资本利润率的同时解决了资本积累的合法性问题。

                    三、不稳定就业与农民工市民化悖论:理论与假说

                    基于劳动过程理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农民工”的现实内涵。 很
                多学者提出,农民工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身份,是一种应被禁止使用
                的歧视性话语(陈映芳,2005)。 也有学者认为农民工是一个群体,一群
                有着农业户口的城市务工人员, 或者“未完成的无产阶级”(Ngai and
                Lu,2010)。 借鉴汤普森的分析方法,笔者认为农民工是一种关系,是工
                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变动着的生产关系和国家管理制度施加在进城务
                工农民身上的一种与资本、城市相对应的关系。 农民工与资本之间是一
                种雇佣关系,是生产剩余者和剥夺剩余者的关系;农民工和城市之间是
                一种未被接纳的、边缘性的关系,付出劳动和收获劳动的关系。 在这一
                概念下,农民工是一个处于“流动态”的群体:某个人可能在某个时期是
                农民,进入这种“关系”就成为农民工,获得城市户籍后则成为城市人。
                从关系的角度理解,户籍制度是形成和维持这种关系的手段,人力资本
                和社会资本是处于这种关系中群体的禀赋特征。 关键点在于,这样一种
                关系的形成和维持是由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 和 资 本 积 累 的需 求 决 定
                的。 为了实现资本的有效积累,国际垄断资本和本地资本需要农民工,
                而资本积累依靠农民工不稳定就业的模式, 最大限度地降低其所需支


                                                                          ·  95 ·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