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社会》2022年第1期
P. 105

社会·2022·1

           不能随意辞退。 在没有议价能力的情况下, 农民工要签订长期劳动合
           同,往往以降低工资水平为代价。
               假说 1b:签订长期合同有助于农民工家庭成员随迁,但是要以更
           低的工资水平为代价。
               (二)自由的假象:流动与掐尖式用工模式
               新古典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在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完全及
           信息不对称,劳动者和雇佣者很难一开始就实现最佳匹配,劳动者需要
           通过就业流动实现供求双方的工作效率、 职能等更优匹配 (吴愈晓,
           2011)。 这是从个体角度对就业流动效应的理解。
               农民工可以通过就业流动提升群体的收入水平吗? 根据一般的理
           解,收入是可以加总的,或者说总体收入水平等于所有个体收入之和。
           如果就业流动可以增加农民工个体的收入水平, 那么农民工群体的就
           业流动性上升也可能提升群体的收入水平。 但是这一逻辑推导需要一
           个前提条件,即农民工是一个稳定或者静态的群体。 现实中,农民工是
           一个处于“流动态”的群体,或者说农民工是一种临时性生产关系。通过
           流动实现的收入增加很可能只是这个群体随着年龄或者个人素质的整
           体平移。 农民工群体收入水平的上限和下限没有变化,只是换了不同的
           队列。 在资本逻辑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不稳定就业以及由此产生
           的灵活的生产过程,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客观上执行着资本意志,为获得
           巨额利润服务。
               从资本积累的角度来看,企业总是希望雇佣更年轻、生产力更强的
           农民工,以完成繁重的加班任务,或者在相同的购买工资下有更多的生
           产剩余,我们将其界定为“掐尖式用工”。 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工更换工
           作获得的更高收入,很可能意味着前面一位农民工的失业或者返乡。 作
           为一种资本积累的方式,流动不能增加农民工群体的收入,只是一种群
           体内部的向下竞争或替代。             7  因此,本文提出不稳定就业的群体效应悖
           论假说。
               假说 2:在个体层面,不稳定就业可以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但
           是在城市层面,不稳定就业无法提升农民工的群体性收入水平。
               掐尖式用工的核心特征是资本方会选择更为年轻的、更有生产力

           7.有学者认为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水平,但是技术的进步并不一定会使工人受益,
           技术的进步可能只服务于资本。

           ·  98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