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5 - 《社会》2021年第4期
P. 105
社会·2021·4
等(熊易寒,2016:113)。 在转型时期,市场竞争与行政垄断并存,以烟草
业为代表的垄断行业开始出现地下经济产业链。 地下经济与垄断经济
的相生相克,使得身处其中的企业面临经营危机,工人也面临职业转型
危机。 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国企工人进入地下经济产业链“打黑
工”,这一选择看似集经济理性与道义生存于一体,实际上却是进退两
难的生存困境。 本文运用道义生存与经济理性的“斯科特—波普金”视
角,以一家国有烟草生产设备制造企业的装配钳工从事制售假烟的“打
黑工”个案为基础,对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打黑工”:经济理性还是道义生存?
(一)问题缘起
2016 年2 月的某天,距离春节还剩不到一周的时间。 Z 省 K 县风和
日丽,在距离县城十余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建成使
用的监狱。 上午 9 点 30 分是监狱释放犯人的常规时间,随着铁门缓缓
开启,年近 50 岁的中年男子 L 身着囚服走出,这意味着他将告别铁窗,
重回社会。
L 在入狱前是 Y 市 J 厂装配车间的钳工。 J 厂创建于 1968 年,属于
国家大型二级企业,生产无线电专用设备,是电子工业部(时称第四机
1"
械工业部)直属的三线工厂,于 1972 年建成投产。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三线建设进入后期调整改造阶段,J 厂迁入 Y 市,在地方政
府 与 行 业 主 管 部 门 的 协 助 下 , 引 入 英 国 烟 草 设 备 制 造 企 业 莫 林 斯
(MOLINS)公司的技术,从一家无线电专用设备生产企业转型为中国烟
草总公司批准的卷烟设备主机定点生产企业, 为国有烟厂配套生产卷
烟机与滤嘴对接机等专用烟草机械设备(钟玉宽,2014)。
J 厂的转型使机械加工(下文简称机加)与装配两个车间承担着企
业核心的生产任务,机加车工与装配钳工的数量明显增多。 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中期,装配钳工人数从不到 40 人增加到 120 人左右,
此后长期稳定在这个规模。 大型国营企业通常自办技工学校,从中招募
和培训技术工人, 这使得工作岗位可以在代际间传递(Walder,1984)。
这一时期进入装配车间的工人大都和 L 一样, 是 J 厂自办技工学校的
毕业生。 他们是 J 厂钳工的主力,大多出生于 20 世纪60 年代末到 70 年
1. 参见:《国营 J 厂建设和发展史》,Y 市档案馆馆藏,案卷号 232-2-126。
· 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