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社会》2021年第3期
P. 24

《江村经济》:中国的农政问题与农政转型

                读一部学术著作时,若读者不了解作者的对话对象或对话的理论原点,
                就很难抓住著作的核心旨趣,也很难理解一部著作为何著名。

                     三、《江村经济》:中国的农政问题

                    (一)费孝通与“农政问题”
                    如本文第一部分所指出的,《江村经济》关注的主题应该是农政问题,
                主要的对话方向或许是考茨基的《农政问题》或正统马克思主义者创立
                的农政问题和农政转型概念。 费孝通希望回答的是中国在国家发展进
                程中,农民、农业、农村、农地面临什么问题,如何能够成功转型以实现
                国家的发展。 也就是说,费孝通的核心关切是应对中国农政问题,找寻
                中国农政转型道路。
                    虽然费孝通 ( 2012:162、164、166、169)(Fei,1939:180、183、187、190)在
                《江村经济》中并未直接引用考茨基的《农政问题》,但他多次引用了陈
                翰笙( Chen,1936a)的英文著作 Agrarian Problems in Southernmost China  16
                (《华南农政问题》)。 其实, 陈翰笙的很多英文著作都使用了 agrarian、
                agrarian problem 等 概 念 来 分析 20 世 纪 上 半 叶 中 国 的 农 政 问 题(Chen,
                1933)。 由此可见,陈翰笙更倾向于使用“agrarian problems”的表述。 我就
                此与当今农政研究的世界权威提奥多·沙宁教授和亨利·伯恩斯坦教授
                进行了确认,他们均表示,虽然“agrarian question”是后期通用的国际学
                术概念,但它早期从俄文或德文译为英文的“agrarian problem(s)”是同
                样的意思,均出自考茨基的书名———德文的 Die Agrarfrage。
                    陈翰笙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 主要从事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
                研究,他于 1924 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 在那个时候,考茨基无
                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还是在农政问题的研究领域, 都是最为权威
                的理论家。因此,陈翰笙深入研读考茨基的德文著作《农政问题》几乎是
                自然而然的事情。 尤其是在 1931 年,陈翰笙与蔡元培共同主编的“农村
                经济参考资料”系列丛书之三就收录了考茨基《农政问题》第5 章和第 8
                章的中文翻译,陈翰笙还在序言中评价考茨基为“关于资本家社会的农

                16. 这是该著 作的其 中一个 版本, 而 在美国 出版的 另一 版 本 所 用 书 名 为 Landlord and
                Peasant in China: A Study of the Agrarian Crisis in South China (Chen,1936b), 但 将
                “ Agrarian Problems in Southernmost China”作为正文每一页都出现的 页眉短 标题(即 相当
                于书名一般)。 中文版参见:陈翰笙,1984。

                                                                          · 17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