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社会》2021年第3期
P. 17
社会·2021·3
分析是该著作最重要的部分。 农业生产方式需要建立在特定农地所有
权形式的基础之上, 因此对农业生产方式的分析必然与对农地权属制
度的分析紧密相连。 此外,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农民群体的分化
或农民的无产阶级化,而为了实现社会形态的转变,就需要在政治上动
员无产阶级化的农民。 因此,对农政问题的论述框架常常按农业(农业
生产形式)、农地(农地所有权形式)、农民(农民群体分化)和农村(农
村治理)这一顺序进行排列。
由此可见,农政问题和农政转型既有确切的含义,又在农业、农地、
农民和农村四个维度上格外关注农业生产方式、农地所有权形式、农民
分化、农村治理这四个具体方面,对农政问题和农政转型的分析和讨论
常常按照这一逻辑和顺序进行。 在此意义上,农政问题和农政转型既是
明确的学术概念,又是具体的分析框架。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学术概念与分析框架的农政问题和农政转型,
虽然来自正统马克思主义传统,但其本身是中性的,不同理论视角对农
政问题的分析和对农政转型道路的选择非常不同。 在以考茨基为代表
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那里, 关于农政问题和农政转型的理论逻辑和政
治立场清晰而明确地呈现在《农政问题》这一著作中。
第一,农业和工业。 通过与工业进行对比和联系,考茨基( 1955:17-
24、27-33、38-41)(Kautsky,1988:13-19、21-27、30-33)指出,当资本主
义的生产方式在城市和工业中刚发展起来时, 农村和农业的生产是非
资本主义的,但工业发展逐渐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性质,资本力量的不断
强大会逐渐征服农业。 在封建时代,公社制度的农业生产系统有巨大的
稳定性,但城市工业与货币经济的发展给它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农民逐
渐要为市场尤其是城市市场生产,随着人口的增加,肥沃的土地不再随
处可得,土地这一重要生产资料逐渐被垄断。 商品生产的发展又使得农
民缺乏耕地、草地和森林等生产资料,小农农业系统逐渐衰落,收成锐
减,很多农民破产,不得不从自己的土地上逃亡。显然,农业并非孤立存
在,它是社会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城市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农村的经
济和财产所有权关系,城市把反封建的资产阶级变革力量带到了农村。
资产阶级革命带来了对新的农业生产方式的需要。 现实经验表明,
新的农业方式生产出了更多的肉类和谷物。 与此同时,为市场生产导致
了竞争的产生,劳动分工随之发展起来。 劳动分工又促进了劳动工具、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