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社会》2020年第6期
P. 159

社会·2020·6

               可见,精神哲学应追寻的“规则性”不是理性和绝对化的,而是尽量
           贴近感性和概然的。 休谟用女性化的 She 来代指 Nature,就是要抹去造
           物主的“圣父”的男性特征,淡化自然理性,凸显感性的意义。 Nature 不
           是上帝理性设定的自然,而是如母亲一样,创造并孕育一切造物的最高
           存在。 她不是通过理性来给予人类指令, 而是通过情感来“教导”“安
           慰”“宽容”人类的弱点,调和人类的抽象对立和矛盾。 因此,她是温柔
           而宽和的,是反对极端化的,她赋予人性心灵感受力的一致性,“这种感
           受力的一致性要比大多数肉体的感觉能力更加一致”,“没有人目睹不
           义之事而不感到愤怒,看到仁爱的心灵而不感到赞叹”。同时,在她的运
           作下,人类自然一致性中又存在情感的多样性( diversity of sentiment)。
          “每个人,甚至每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偏好和追求。 有关美丑、好坏,
           乃至幸福的问题上, 没有完全一致的标准。 每个人选择自己的生活道
           路, 每个人的经验也都使他确信生活道路各有可取之处……它们的多
           样性或适当交替的混合使它们令人愉悦”(休谟,2002:172)。 相较于理
           性自然法的革命性,休谟在这里强调情感和常识的自然观,更具有宽和
           的精神。
               休谟意识到,虽然他的精神哲学努力避免“独断论”的语言,通过适
           度怀疑,不断向新的经验材料内容敞开,取代自然法的单一理性,但他
           仍时常感到,知性的语言无法说出人类经验细腻的、感受性的多样性。
           换言之,哲学是有限度的。 人类脆弱的知性和浅薄的想象难以跟踪大自
           然的足迹,故而其所揭示的规则性永远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他写道,
           哲学无法提供一套“高贵的或卑鄙的、 可欲的或可恨的、 美或丑的原
           理”,只能通过考察事物的一般进程,促进宽和,培养一种超越偏见的文
           明。这也是为什么休谟在《人性论》滞销后,选择用散文随笔提升民众的
           品味,用政论历史去启发政治家和影响绅士阶层的原因。 科学与文艺能
           使心性变软而富于人情,使良好情感发挥作用,真正的美德和尊严就孕
           育其中。 历史则使民众熟悉人类事务的原理,又不减少他们对美德的感
           受,避免因一般抽象的思考而使心变得冷漠无情,使自然情感没有任何
           发挥的余地。 在休谟看来,文人不应局限于用理性思辨的命题和断言来
           启蒙,这种启蒙或者使民众陷于抽象意见之争,或者因其无涉情感而对
           生活实践不产生影响。 文人应运用感性的审美和阅读来引导市民的非
           理性情感,通过历史帮助他们超越习俗的偏见,开阔视野,了解自然的


           · 152·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