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81
社会 · 2020 · 4
会本质上是一种由人伦关系扩展出的社会 。 在这个过程中 , 修身是治
国平天下的根本 , 后者本质上都是人修身明伦的过程 , 只是范围不同 。
在这个过程中 , 人们格物致知 , 所谓 “ 物 ”, 尤其指人事 。 朱子说 ;“ 物 , 犹
事也 ”( 朱熹 , 2011 : 5 )。 所以 , 所谓修身包含了格物 、 致知 、 正心 、 诚意这
四个过程 , 并且贯穿在一个人慎独之时 、 齐家之时 、 治国之时 、 平天下之
时 。 修齐治平体现的正是修身在人的日常生活以至政治生活当中的绝
对地位 , 而修身的根本在格物 , 尤其是明伦 , 其基本的态度就是做到正
心诚意 , 然后情才能不偏辟 , 理才能得其正 ( 朱熹 , 2011 : 9 )。 所以 , 忠孝
可能难以两全 , 但忠孝并不对立而是一体 。 从中国传统政治与社会的
关系来说 , 有一个明确的政治人伦化的特点 , 在 《 仪礼 · 丧服 》 中 , 君统
与宗统的关系问题就集中体现了传统政治哲学在政治发端处的人伦化
倾向 。 君臣父子一例 , 将君臣比为父子 , 既是一种伦理比附 , 本质上也
是因为其起源上的同一性 ( 金景芳 , 1956 : 203-209 )。 所以 , 王国维
( 1959 ) 说中国社会自上而下 、 从天子到庶民合成一 “ 道德的团体 ”, 韦伯
( 2010 : 325 ) 说中国的社会对人际关系高度神圣化 , 中国传统官僚制是
高度人身性的 。 这些都表明 , 理解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 一个基本的
语境就是理解它的人身性 , 在结构上就是人伦扩展的问题 。 费孝通晚
年受到中国传统社会思想的启发 , 认为打通个体和社会之间的方式就
是要把这样一个主体实践的过程看成是社会化也就是伦理化的过程 。
他提出 ,“‘ 我 ’ 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 ‘ 由里及外 ’、‘ 由己及人 ’ 的具有 ‘ 伦
理 ’ 意义的 ‘ 差序格局 ’”( 费孝通 , 2003 )。 社会虽然是一整个 “ 道德的团
体 ”, 但各部分之间一定有结构上的安排与秩序 。 不过 , 我们不宜从公
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这样的二元视角去理解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关系 。
从杨家将以及 《 四郎探母 》 这样的中国传统戏曲与诸如 《 安提戈涅 》
这样的西方经典悲剧的差异上 , 我们可以看到 , 中国的情理观始终是在
人伦本位的社会结构中展开的 , 具体地说 , 是在以家庭和孝道为核心的
差序格局的社会伦理结构中推展的 。 因此 , 对传统忠孝仁义观念更为
深入的理解还有待于对传统经史的系统研究 , 比如接续王国维 、 梁漱溟
等民国学者的问题意识 , 深入研究传统中国社会思想 , 真正澄清传统思
想中父子与君臣 、 孝与忠 、 家庭与国家的内在关联 。 这是接下来要进行
的工作 。
·
· 4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