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77

社会 · 2020 · 4

   母 》 也以此向观众传递出人伦世界中情与理的生长具有超越战争隔阂
   的可能 。 试想 , 如果没有铁镜公主对四郎一片真情而为其盗令 , 如果没
   有佘太君体谅四郎放其回番 , 如果没有国舅顾念人情为四郎求情 , 如果
   没有萧太后念及家人之情赦免四郎 , 杨四郎的下场都将是悲剧性的 。
       四 、《 四郎探母 》 中的情理社会


       ( 一 ) 探母回令 : 情义四郎的诞生
       通过本文第一部分的分析我们知道 , 在明代小说中 , 杨四郎最终是
   在辽败后归宋 , 一直到清代 , 四郎被俘 、 探母回令的情节才成为戏剧的
   主要表现对象 。 京剧版 《 四郎探母 》 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 对此有非常多
   的研究 , 研究者对其具体来源及经过存在颇多争论 。 据齐如山 ( 2008 :
   53 ) 先生在 《 京剧之变迁 》 一书中记载 :
           《 杨家将 》 一戏 , 自 《 昭代箫韶 》 之外 , 先有的 《 雁门关 》。 同
       时张二奎 ( 号英子 ) 由 《 雁门关 》 里头摘出一段 , 另编了一出 《 探
       母回令 》。
       受齐如山说法的影响 , 后来的不少研究者把 《 雁门关 》 作为 《 四郎探
   母 》 的来源 , 如海震 ( 2010 : 282-299 ) 就认为 ,《 雁门关 》 的头本 、 二本形
   成了 《 八郎探母 》 的故事 , 后者是 《 四郎探母 》 的直接来源 , 二者曾经同时
   流行过 。 但他也指出 , 京剧 《 四郎探母 》 按照 《 杨家将演义 》 把探母的人
   改成了四郎 , 早期的 《 四郎探母 》 只是从 “ 坐宫 ” 演到 “ 见娘 ”,“ 回令 ” 是后
   加入的 。 康保成 ( 2016 : 16-33 ) 通过详细的考证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 他
   认为京剧 《 四郎探母 》 先于 《 雁门关 》 产生 , 它的前身是楚曲 《 杨四郎探
   母 》, 楚曲借鉴了五代时韩延徽探母的故事 , 并沿袭明代小说 《 杨家府演
   义 》 的路径 , 但楚曲中并没有 “ 回令 ”。 早期皮黄本 《 四郎探母 》 对楚曲的
   关键改动是把楚曲中公主口述的 “ 盗令 ” 情节改为明场演出 , 萧太后开
   始出现在戏台上 , 并且对 “ 坐宫 ” 也进行了一定的改写 , 这样就为后来的
   “ 回令 ” 做了铺垫 。 在 《 四郎探母 》 的巨大影响下 ,《 八郎探母 》、《 双探
   母 》、《 女探母 》、《 三关排宴 》 等杨家将 “ 探母 ” 系列作品先后问世 。 从研
   究者的考证中我们知道 , 四郎探母故事中 “ 回令 ” 主题的出现非常关键 ,
   把 “ 回令 ” 作为戏曲的结局 , 意味着杨四郎的回宋不再是卧底归宋或者
   罪子归家 , 而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普通人在战争时刻回家探母 。 正因如
   此 , 杨四郎的形象才显得虽然普通却感动人心 。


        ·
      7
    ·  0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