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161
社会 · 2020 · 4
市场不断自我调节与完善的 、 由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过程 , 因而试图设定
一个由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节点 。 但本文认为 , 这种节点是
一种想象 , 与其将御器厂这样的官手工业所代表的王朝国家资源征调
制度视为市场的对立面 , 不如从中思考市场与制度间的互动与协同似
乎更加贴近实际 。 明初 , 朱元璋试图通过以里甲户籍制度为中心的资
源征调制度来构造一个建立在百姓对国家人身依附关系之上的 “ 均平 ”
社会 。 在这个社会中 , 政治权力而非市场才是资源利用与调配的核心 。
这与波兰尼的分析 ——— 再分配在古代社会占主导地位 ——— 相吻合 。 但
同样如波兰尼 ( 犘狅犾犪狀 狔 犻 , 1957 : 256 ) 所说 , 经济模式嵌入于社会结构 , 而
社会结构的多元性使得多种经济模式会以一种整合形式存在 ,“ 整合形
式不描述发展的阶段 , 也不包含任何时间顺序 , 几种从属形式都可以和
占支配地位的形式一同存在 ”。 换言之 , 政治权力主导下的再分配模式
并非如之前一些学者所认为的与市场势不两立 。 具体可以从下几点
展开 。
首先 ,“ 配户当差 ” 在现实中之所以能成立 , 是因为市场交换从一开
始就渗透进了国家资源征调的过程中 。 明初 , 上供物料征解由税粮折
纳或官钱买办 , 具体运作则交与里甲与专门人户 , 这就使看似严格控制
的制度其实存在着巨大的自由空间 。 以官窑烧造中涉及的匠户与雇役
为例 , 从上文论述中可见 , 军 、 民 、 匠 、 灶户籍的分立本质上是国家在安
排臣民所需从事的役 , 这种役本身虽为强制 , 但只要人户能完成任务 ,
政府并不十分在意该人户是亲身服役还是雇人代役 。 这就使民间早已
存在的雇佣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可以与国家的资源征调制度在地
方社会的具体实践中进行对接 。 丁亮 ( 2019 ) 在分析明代徽州的上供物
料征解时也发现 ,“ 明代的里甲制度并不排斥市场的存在 , 在赋役财政
体系的各个环节中 , 恰恰是里甲成为与市场接触最频繁的一级 , 这使得
这种计划性质很强的徭役体系周围始终包裹着货币与市场的外壳 ”。
因此 , 市场对国家物资征调制度的渗透从明初便一直存在 , 随着制度设
计本身问题的日益暴露 , 制度在与社会实际情况的不断互动中做出调
整 , 市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增强 。 最终 , 至清代彻底取消了匠户
制度 , 并在官窑生产中实现了完全的 “ 按价采买 、 记工给值 ”( 梁淼泰 ,
1991 : 106 )。
其次 , 制度危机使官员们积极寻求改革 , 主动利用市场渗透所带来
4
· 5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