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166
明代上供物料制度运作与财政白银化的逻辑 : 以景德镇官窑烧造改革为例
差 , 故瓷窑易主的情况十分普遍 。 窑主尚且如此 , 普通工人的处境则更
为艰难 。“ 宾主制 ” 的实施 , 在当时情况下本质上是对瓷业共同体的一
种特殊保护形式 。 清中后期欧洲市场的丧失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
这也使得整个瓷业组织自觉发生变化 , 以尽可能保障所有人的生存条
件 , 而不是在竞争中不断扩大不平等 。
总之 , 明代财政白银化的过程引人注目 , 社会商品化程度的加深也
毋庸置疑 , 这些变化改变了明初王朝国家资源征调制度的基本架构与
社会基础 , 也改变了地方社会的社会关系 , 却没有改变构筑在 “ 均平 ” 观
念之上的深层社会结构 , 反而使之更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
四 、 结论
在景德镇官窑烧造事例中 , 朱元璋建立在国家对于个人人身控制
基础之上的物资征调制度在实际运作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 非但没有实
现制度想要达到的 “ 均平 ”, 反而扩大了社会的不均 , 进而导致了物资征
调体制的运转不畅 。 问题的积累使 “ 配户当差 ” 的里甲赋役系统逐渐失
效 , 这令地方官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 即如何从已经千疮百孔的里甲系
统中继续获取国家运作所需的人力物力 。 为此 , 主管御器厂烧造事务
的地方官员积极展开改革 。 在这些改革中 , 市场介入下的财政白银化
起到了重要作用 , 它一方面提升了资源征调效率 , 有效降低了资源征调
过程中的国家运作成本 , 另一方面使不可计算的差役转化为可以计算
的货币价值 , 从而使 “ 均平 ” 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调整 , 摆脱了之前物
资征调制度将运作基础建立在国家对编户人身控制上的局限性 。 这种
转变还改变了景德镇地方上的权力格局 , 打破了官窑户大族对瓷器贸
易利润的垄断 , 使更多商人与资本可以参与进来 , 进而使景德镇逐渐发
展成为繁荣的工商业市镇 。 然而不应忽视的是 , 财政白银化所带来的
市场介入只是资源征调制度改革的手段之一 , 而非目的 。 单纯将财政
白银化纳入货币经济发展逻辑 , 并将之视为中国经济向近代转型之标
志则失之偏颇 。 一方面 , 市场在被引入资源征调的过程中 , 始终处于指
令需求之下 ; 另一方面 ,“ 均平 ” 即使到今天依然是国家与普通百姓所认
可和追求的目标与核心价值 , 无论是生产技术的提高还是市场交换的
发达 , 其所带来的社会变革始终在 “ 均平 ” 观念之下展开 , 这就使得中国
社会的深层结构始终得以保持稳定 。 传统中国社会的变化在种种辩证
9
1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