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15
社会 · 2020 · 4
笔者认为 , 这种生命史的视角绝非偶然 , 而是与芝加哥学派对于
“ 边缘人 ” 的理论预设有很大的关系 。 在这个意义上 , 芝加哥学派的生
命史研究方法具有深厚的理论底蕴 。 我们可以看到 , 以 “ 边缘人 ” 为对
象的研究已经体现了 “ 生涯视角 ” 最核心的特征 。 首先 , 边缘人的生命
体验突出地体现着新旧经历的冲突 。 个体脱离原本的社会群体进入城
市生活的社会过程常常表现为若干个不同的阶段 ( 狊狋犪 犵 犲狊 )。 以舞女研
究为例 , 研究者关心的一系列问题是 : 在舞女进入舞厅前 , 她的家庭生
活是何种状态?进入舞厅之后 , 舞女如何从只与白人群体交往逐渐发
展到只与黑人交往?舞女是如何从舞厅的新星逐步沦落为黑人区的妓
女?在不同阶段 , 舞女的衣着 、 妆容 、 语言以及自我认知发生了哪些变
化?对社会阶段以及个体社会地位变化的追踪是 “ 生涯 ” 视角最核心的
特征之一 ( 犅犪狉犾犲 狔 1989 )。 可见 , 这一视角的发展与 “ 边缘人 ” 分裂的生
,
命历史有深刻的关联 。
其次 , 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对 “ 边缘人 ” 人格形成过程的关注使他们
潜入客观的社会地位背后 , 探讨个体对这一生命历程的主观体验和把
握 。 当一个人离开原本生活的社区来到大都市时 , 他并不仅仅处于一
种失范的原子状态 。 芝加哥学派在这一点上承袭了实用主义的传统 ,
有着比涂尔干更为乐观的判断 。 虽然新生活与旧生活之间有诸多矛
盾 , 但在摩擦和冲突中也暗含着新的可能性 。 按照帕克的理论 , 一系列
新旧经历的冲突塑造了 “ 边缘人 ” 新的人格 , 那么个体如何内在地认识
和把握旧的自我与新的自我?例如出租舞厅中的菲律宾客人 , 当早年
在家乡的雄心壮志遭遇都市生活中的情感沉沦时 , 他会抛弃旧的理想 ,
抑或压抑新的激情?又如被家人勒令离开舞厅的舞女 , 是选择做回听
话的女儿 , 还是离家出走在舞厅生活中逐渐成为老道的舞女?更重要
的 , 当他们如此处理新自我与旧自我之间的矛盾时 , 形成了何种人格特
征?主观视角与客观视角的相互渗透是 “ 生涯 ” 视角的另一重要特征
( 犅犪狉犾犲 狔 1989 ), 正是对边缘人人格形成过程的兴趣使芝加哥学派的学
,
者们试图把握研究对象的主观视角 , 探讨个体对自身生命历程的把握
和理解以及在此之上形成的人格和自我认知 。
在追溯了 “ 边缘人 ” 的理论原型建构以及受它启发的生命史研究视
角之后 , 本文将进一步梳理芝加哥学派的学者和学生对三类人群的研
究 : 柯莱希对芝加哥出租舞厅中的舞女与客人的研究 , 肖 ( 犘犪狌犾犛犻狌 ) 对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