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112

一统体制的内在矛盾与条块关系

   家经济发展 。 另一个原因是 , 通过中央行业管理部门推动经济发展 , 由
   于部门的专业化和相互依赖性 , 中央政府难以在部门之间引入竞争机
   制 , 因此 , 难以评估和比较各个部门的绩效 。 此外 , 这种经济发展方式
   也限制了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作用 , 不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的
   积极性 ( 犕狅狀狋犻狀狅犾犪 , 犲狋犪犾. , 1995 ; 犕犪狊犽犻狀 , 犙犻犪狀犪狀犱犡狌 , 2000 ; 犡狌 ,
   2011 )。
       在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 中央领导人就已认识到由 “ 条 ” 同时承
   担资源汲取与经济发展任务所存在的冲突 。 毛泽东提出著名的论
   断 ——— 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 就有解决这种冲突之意 。 1956 年
   2 月 4 日 , 毛泽东听取重工业领域各个部门汇报时说 :“ 地方同志对中
   央集权太多不满意 , 他们是块块 , 你们是条条 , 你们无数条条往下灌 , 而
   且规格不一 , 也不通知他们 , 他们的要求你们也不批准 , 约束了他们 ”
   ( 薄一波 , 1991 : 783 )。 此后 , 毛泽东发表著名的 《 论十大关系 》, 提出要
   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关系 , 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 我们的国家这
   样大 , 人口这样多 , 情况这样复杂 , 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 比只有一
   个积极性好得多 。…… 中央要发展工业 , 地方也要发展工业 。 就是中
   央直属的工业 , 也还要靠地方协助 。 至于农业和商业 , 更是要靠地方 。
   总之 , 要发展社会主义建设 , 就必须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 毛泽东 , 1977 :
   267-288 )。
       由 “ 条 ” 承担资源汲取与经济发展双重任务所带来的冲突 , 即是中
   央通过 “ 条条 ” 建构资源汲取能力与经济发展能力所包含的冲突 。 在计
   划经济时期 , 解决这一冲突的基本策略是削减中央行业管理部门的管
   理范围 , 扩大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权 。 14 为此 , 1958 年至 1978 年间 , 中
   央政府在经济领域先后发起了两次地方分权运动 ( 周黎安 , 2017 : 78-
   82 )。 但是 , 由于地方分权与计划体制存在矛盾 , 两次地方分权都不成
   功 , 随后都以中央重新收权而告终 。 15


   14.1958 年初 , 毛泽东在春节团拜会上说 :“ 中央集权太多了 , 是束缚生产力的 , 这就是上层建
   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 。 我是历来主张 ‘ 虚君共和 ’ 的 , 中央要办一些事 , 但是不要办多了 ,
   大批的事要放到省 、 市去办 , 他们比我们办得好 , 要相信他们 。” 又说 :“ 一个工业 , 一个农业本
   来在地方 , 一个财 , 一个商 , 一个文教 , 都往下放 。 化肥厂 、 机械厂 , 各省都可以搞 。 而且地方
   又有地方 , 它又专区 , 有比较大的市镇 , 有县的工业 。”( 薄一波 , 1991 : 796 )。
   15. 当时 , 中央负责经济工作的领导人之一陈云 , 对计划体制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有着清醒认
   识 。 1957 年 , 他在中共中央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 :“ 扩大地方的职权是完全必要的 。( 转下页 )

                                                             5
                                                            1
                                                          · 0  ·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