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社会》2020年第3期
P. 42

通过 “ 合意 ” 建构的三元行动理论 : 重探韦伯的 《 关于理解社会学的一些范畴 》

   及社会秩序与诸权力 》, 而其中的第一部分名称为 《 社会秩序的范畴 》。
   这是较为普遍的对文本间关联性的一种观察 。 第二种看法则较为聚焦
   且特定化 , 认为 《 范畴 》 关注各种行动类型之间的转换 , 与 《 经济与社会 :
   Ⅱ 》 的 “ 法律社会学 ” 部分有着高度的 、 特殊的文本间关联性 ( 林端 ,
   1998 ; 犌狉犪犫犲狉 , 1981 )。 不论是参照未能出版的 《 社会经济大纲 》, 或是
   参照由他人编辑的 《 经济与社会 》, 都是当代学者在缺乏韦伯本人在世
   之时的正式出版物作为参照文本的前提下 , 为 1913 年的 《 范畴 》 一文重
   新确定其在韦伯著作中的地位的努力 。
       与这些努力相对立 、 相冲突的一种常见理解 , 则是把 《 范畴 》 视为
   1920 年尚未定稿出版的 《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 》( 下文简称 《 基本概念 》)
   一书的前身 , 甚至仅是作为一种预备文本 。 这种见解带有两个强烈的
   当代预设 : 一方面 , 这种见解认为 , 韦伯似乎屈服于 1913 年后对于 《 范
   畴 》 的各种批评 , 因而只好以读者可理解性或概念关系简明性为原则 ,
   将 《 范畴 》 修改为 《 基本概念 》; 另一方面 , 这种立场也认为 , 经过韦伯较
   新修改的文字应该优于更为早期的文字 ,《 基本概念 》 的简明性与体系
   性具有理解韦伯行动理论的 “ 理论价值 ”, 而 《 范畴 》 可能只有学术史上
   的价值 , 但对于行动理论的建构仅有辅助作用 。
       本文尝试挣脱这样的定位与预设 , 希望参照 《 基本概念 》 所建构的
   社会行动理论 , 以梳理 《 范畴 》 一文的学术脉络为基础 , 重探其中的理论
   意涵 。 接下来 , 本文第二部分将简述 《 范畴 》 一文的结构及其留给读者
   的疑问 , 作为本文考据的基础 ; 第三部分考察从 《 范畴 》 到 《 基本概念 》 的
   增删异动 , 并指出目前学界对于此间差异的理解 ; 第四部分讨论两种诠
   释韦伯的立场与相应的社会行动概念 , 并提出本文立论 。 这两种诠释 ,
   一者以沃尔夫冈 · 施路赫特 ( 犠狅犾犳 犵 犪狀 犵 犛犮犺犾狌犮犺狋犲狉 ) 为代表 , 重视 《 基本
   概念 》 的贡献 ; 一者以尤尔根 · 哈贝马斯 ( 犑狌狉 犵 犲狀犎犪犫犲狉犿犪狊 ) 为代表 , 重
   回 《 范畴 》 一文 。 然而 , 这两种诠释不是忽略就是误解了 “ 合意 ”
   ( 犈犻狀狏犲狉狊狋狀犱狀犻狊 ) 概念的重要之处 。 本文认为 ,《 范畴 》 一文中的 “ 合意 ”
   概念值得重探 , 并具有关键的 “ 双元角色 ”, 甚至可以由此建构出一种三
   元的社会行动理论 。

       二 、 文本 :《 范畴 》 一文的结构与简述

       《 范畴 》 一文结构简明 , 但是 , 韦伯却在这篇文章中展开了与篇幅长


                                                               ·
                                                            3
                                                           · 5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