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7 - 《社会》2020年第1期
P. 77
社会 · 2020 · 1
力就是实体化了的集体力与道德力 , 激起团结 , 整合社会 。 涂尔干对宗
教道德本质的界定 , 消除了宗教与科学必然对立的假设 , 奠定了解释宗
教生活长存的理论基础 。 学者们对此已有颇多讨论 ( 参见梁永佳 ,
2015 , 2018 )。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 阿卡民众的视角展现出迥异于精
英视角的理论潜力 。 他们的病痛观触及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 即涂尔
干之 “ 宗教力 ” 或 “ 社会力 ” 以及 “ 这种力如何持续 、 有效地施加在个体身
上的问题 ”。 更一般性地来讲 , 这是一个 “ 人性如何可能 ” 或者 “ 社会何
以可能 ” 的问题 ( 汲 ?, 2009 )。 汲 ?( 2009 ) 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指
出 , 涂尔干揭示了这种力的社会本原 , 宗教其实是社会集体道德的表
现 , 对人具有外在的强制性 。 不过 , 在涂尔干的讨论中 , 社会与个体之
间还存在断裂和对立 , 是莫斯 ( 2005 ) 通过对 “ 礼物交换 ” 的探讨弥合了
这种断裂 。 礼物交换是严格的义务 , 但也有交换主体发挥意愿的自由
空间 。 日常礼物交换 , 一方面在时间流中缺乏明确规则 , 具有持久的不
确定性 ; 另一方面又通过赠礼引起无休止的相互期待 , 使得社会持续运
转起来 。 强制性的社会力恰是通过不确定的礼物交换内化到主体可持
续的日常交流当中 , 使得社会可以更新和延续 。
但是 , 涂尔干 、 莫斯与汲 ? 对道德力的讨论都局限在 “ 社会 ” 层面 , 即仅
仅聚焦于人的 “ 社会中心论 ”( 犇犲狊犮狅犾犪 , 2013 : 124 ; 王铭铭 , 2006 )。 他们目光
所及 , 并不包括阿卡万灵论宇宙观中一再出现的神 、 灵 、 鬼 、 魂等非人存在
物 。 8 但是 , 阿卡的礼不止有人 , 还有非人 ; 不止有社会 , 更有宇宙 。 阿卡礼
的强制性 , 不仅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还协调着整个宇宙秩序中非人与
人的互动 。 而且 , 人 — 人关系是通过人 — 神框架来进行调整的 , 宇宙秩序
涵盖社会秩序 。 这其中涉及的不只是涂尔干所言 “ 社会 ” 的道德 , 更是整个
“ 宇宙 ” 的道德 。 而病痛 , 正是这个社会 — 宇宙道德力能够持续有效地施加
到个体身上的落点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阿卡礼所要解决的不止是 “ 社会如
何运作 ” 的问题 , 更是 “ 宇宙如何运作 ” 的问题 。
如果说人们通过即兴地互相呈献礼物使得社会持续运转 , 这是围
绕 “ 报 ” 展开的活动 。 那么 , 在阿卡这里 , 宇宙秩序和社会规范通过不确
8. 莫斯 ( 2005 : 24 ) 在 《 礼物 》 当中提出了 “ 给神的馈赠 ”, 但王铭铭 ( 2006 : 236 ) 认为 , 莫斯围绕交
换 ( 人人交换 、 人神交换 ) 的讨论仍是 “ 社会中心论 ” 的主张 。 该主张的核心在于 ,“ 承认居于不
同地位和社会空间的人物 , 在超然的 ‘ 社会 ’( 神圣 ) 面前 ‘ 众生平等 ’”。 汲 ?( 2009 ) 一文更是
仅仅涉及人人交换 , 他所讨论的能够使社会持续运转的礼物往来和互相期待都是围绕 “ 人 ” 展
开的 。 因此 , 汲 ? 与莫斯 、 涂尔干一样都局限在 “ 社会 ” 层面 。
·
· 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