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社会》2019年第6期
P. 99
社会· 2019 · 6
典籍做思想史的梳理而缺乏对社会条件的揭示,可能会远离历史的“真
实”;而直接以宏观历史解释个体命运,又存在逻辑链条缺失之弊。白
谦慎( 2015 , 2016 )的艺术社会史研究试图通过对古人社会交往的考察,
将宏观历史变迁与微观的个体选择结合起来。不过,通过“文化资本”
等现代性概念理解古人生活的做法或可商榷,毕竟,对于过往的历史和
人物,需要“以古人的方式”理解之,而用新的概念工具指称历史往往存
在隔靴搔痒的问题。另外,艺术社会史似乎矫枉过正,专注于社会细节
而偏离了艺术本身,以致艺术作品及其所蕴涵的文明传统和精神世界
被种种人际、事件和过程所遮蔽。
因此,理解古人精神世界需要秉持的原则是:( 1 )对精神与社会、文
本与行动、思想史与社会史的双重关照,尤其关注“精神”的历史与社会
基础;( 2 )在宏观历史与微观行动之间建立关联,分析宏观与微观互动
的过程和机制;( 3 )努力“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理解之、体会之,避免
以今释古、以己度人。
(二)方法讨论:“知人论世”及其他
中国古代士人精神世界的重要侧面是对“仕”或“隐”的追求,盛唐
诗人王维亦仕亦隐,可作为理解古人精神世界的典型个案。王维年少
成名入仕,一生很多时间都徘徊于官场与隐逸之间。这通过他的诗作
表现出来,如作于开元十四年( 726 )的《赠房卢氏》“鄙夫心所向,晚节
异平生。将从海岳居,守静解天刑”,表达了其对隐居山水、摆脱桎梏的
寂静生活的向往。作于天宝三年( 744 )至天宝十五年( 756 )间的《辋川
集》,表达了王维追求自然和超脱的生活情致,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
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
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这两首诗虽未直接写心,但
心之澄然已自然映现在竹林、琴弦、山谷和青苔之中,传递了远离世俗
的洒脱宁静。不过,王维并没有毅然离开官场、归向“桃花源”,而是往
来于仕隐之间。 2
王维的典型之处在于:其一,他和很多传统士人一样,学而优则仕,
2. 中国古代的隐逸之风由来已久,其自六朝以来的兴起及唐宋以后的发展与分殊是非常复杂
的问题,本文仅在王维这一个案的意义上,将“隐”理解为通过自然山水和佛禅体悟与官场空
间保持距离。
· 9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