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社会》2019年第5期
P. 41
社会· 2019 · 5
地区发展和对口扶贫领域广泛存在“结对”现象。国家通过推动发达地
区(例如上海)与欠发达地区(例如新疆喀什)结对,实现不同区域的协
同发展。此外,近年来许多地区依托党建工作机制,在一些政府机关与
基层社区之间建立起结对共建机制,帮助社区获得更好的发展。 29 在项
目制背景下,上级职能部门通过项目与下级“块块”建立起稳定联系(周
飞舟, 2012 ;渠敬东, 2012 ),也可以算作某种意义上的结对。那么,我们
所说的“结对竞赛”与上述林林总总的结对现象之间有何差别呢?
首先,本文讨论的城市基层治理领域的“结对竞赛”现象与印象政
绩的模糊难测有关,因此,需要作为业务主管部门的“条条”与业务落地
后实际推进的“块块”部门共同推进某项创新工作。这种结对发生在
“条条”与“块块”之间,在我们所讨论的治理情境下,“块块”之间或“条
条”之间由于存在直接竞争不太可能实现结对。此外,这种结对多是
“条条”与“块块”在面对政绩压力时自发形成的。前文提及的对口扶贫
等结对机制则是在“块块”属地政府之间展开的,其后往往是更高层级
政府的战略安排,因此这种结对不是自发形成的,往往反映的是国家意
志和宏观制度安排。质言之,本文讨论的“结对竞赛”反映的是形式更
为复杂的政府竞争行为;而对口扶贫之类的结对反映的是一种跨地区
的资源配置机制。
其次,本文所讨论的“结对竞赛”是政府竞争中一种非正式的行为
机制,其形成、发展和强化都没有正式制度的保障,因而具有一定的偶
然性与不稳定性。相较而言,前文所述发生在党建领域的结对共建机
制则是正式制度期许和保障下的合作行为,是一种例行化的较为稳定
的政府组织行为。但就结对的实质强度而言,“结对竞赛”因为兼容了
“条条”与“块块”的政绩竞争目标,有时反而比结对共建机制更具微观
激励基础。
第三,与项目制背景下的结对现象相比,“结对竞赛”机制与其在目
标、形式与后果等多个维度都有重要区别。就目标而言,项目制暗含了
项目发包方试图重新对地方政府行为进行控制的制度意图(渠敬东,
2012 );但“结对竞赛”的目标是为了实现“条条”与“块块”在政绩上的双
29. 长沙市岳麓区征地办、岳麓区经信局先后与学士街道学泰村、白鹤社区签订结对共建协
议,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参见搜狐新闻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狊狅犺狌.犮狅犿 / 犪 / 240197777 _ 744763 ,访问于
2019 年 6 月 3 日。
·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