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社会》2019年第4期
P. 101

社会· 2019 · 4

       秉持具身化这一理论洞见,本文所诠释的辅助生殖技术中女性患
   者的 体 验 不 是 个 体 心 理 层 面 的 情 绪 范 畴,而 是 一 种 “具 身 的 ”
   ( 犲犿犫狅犱犻犲犱 )体验。它强调女性身体与外在情境之间相互交织的关系
   (如图 1 所示):外在情境(如社会道德压力、医疗技术的不确定性等)对
   女性患者的身体进行塑造乃至控制,并通过她们的感知和体验加以呈
   现;女性基于地方社会情境(如医学话语、食疗文化、民间信仰等)也积
   极采取行动和策略(如身体调理、拜观音等)参与到不孕治疗的进程中。
   由于女性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展现出微妙的、有差别的体验,我们亦将她
   们体验的变动性和过程性纳入分析框架。










                          图 1 :本文的分析框架

       三、三重道德压力

       已有的民族志资料显示,面对生育,任何社会、文化、宗教、法律都
   不是持中立态度的( 犞犪 狔 犲狀犪 , 犲狋犪犾. , 2002 ),主流观点认为生育才是“正
   常的”( 狀狅狉犿犪犾 )人生课题。在大多数西方社会,生育与个人幸福、性别
   角色挂钩,即便个人在是否生育这个问题上有选择权,不孕依旧被看作
   连续人生的中断,是实现性别角色的失败,是对社会关系稳定性的挑
   战。在非西方社会,生育常被认为是家庭和社会延续的基础,不孕往往
   被污名化,甚至可能引发婚姻的破裂,甚至是对女性的社会排挤和暴力
   (费孝通, 1998 ; 犅犪犾犲狀犪狀犱犐狀犺狅狉狀 , 2002 ; 犘犪狊犺犻 犵 犻犪狀 , 2002 ; 犌狉犲犻犾 , 2002 )。
   从根本上说,生育的文化必然性成为不孕夫妇选择辅助生殖技术的主
   要原因。然而,生育文化还认定了何种生育形式才是“正常的”( 犅犪犾犲狀
   犪狀犱犐狀犺狅狉狀 , 2002 )。辅助生殖技术可能被认为打破了人们对自然生育
   的期待,破坏了传统的亲子关系,甚至带来想象或者事实上的污名。因
   此,对求助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女性来说,她们至少面临着不孕、辅助生
   殖以及下文所言的国家政策的三重道德压力。
       34 岁的欧岚 2011 年结婚,一直未孕,迫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她

    · 9 4 ·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