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201902
P. 41
社会· 2019 · 2
必需的权力运作空间又是如何生产的?本研究通过对 犜 项目实践过
程的分析,提出了外部条件硬化、让步规则硬化、加压底线硬化这三重
机制,其随着项目的推进而逐层浮现。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基层政府对
制度刚性、阳光的内涵不断进行拓展,将原先蕴含于科层、高压、运动体
制下的治理资源不断带入,最终使权力运作空间在看似被约束的“刚
性”原则下,仍能被不断地生产出来。
由此,这一新项目的试点平衡了制度硬化需求中陷于两难的内在
张力。这项在原模式下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新模式下达成了令各方
都较为满意的效果,成为后续范例。其启示意义在于:在此,权力运作
空间的生产表现为一种更为正式化、制度化、组织化的形式,体现出一
种更深层、更隐秘的治理技术,蕴含着基层治理的丰富智慧,也展现出
国家与社会的相互形塑过程。
二、基层治理中的张力与权力运作实践
(一)基层治理中的“正式”与“非正式”
将“国家”带回分析中心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的一个新趋势,激发
出抗争政治和国家治理领域的大量研究。不过,现有研究大多着眼于
比较抽象的、在权力结构中位于中上层的国家,而对位于行政体系末
梢、与社会直接接壤的基层的关注还远远不够,但这正是转型后权力的
组织和运作模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层面,非常值得重视。
转型后,有形的权力末梢逐渐撤退,社会力量得到一定程度的释
放,使得“国家如何制定规则,并使社会服从”(黄冬娅, 2010 )成为基层
治理的实质问题。换言之,与其他层次不同,研究基层治理需要在其与
社会的交织渗透中来理解权力的运作逻辑,强调一种“贯穿”于社会的
“基础性”国家权力建设(曼, 2007 : 69 )。这一层次最突出的特点在于:
顺沿上下两个方向而来的国家与社会在此交汇与碰撞,由此而来的张
力成为形塑政府及民众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这种上下张力常常被贴上“正式”/“非正式”的标签,并
与国家 社会的二分框架对应。在此,国家是“正式”的,体现为政府内
部的压力体制和科层制度;社会是“非正式”的,缺少规则、模式化和程
式化程度都很低,研究中尤指乡村社会。对中国的国家统治与基层治
理何以持续有效的追问,常以治理资源匮乏为背景,围绕着两者之间的
·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