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6 - 201902
P. 176
同乡网络的另一幅脸孔:雇主—工人同乡关系对劳工个体权益的影响
更详细的介绍可参见刘林平、雍昕、舒玢玢, 2011 )。
因变量。本文因变量为劳工权益,主要探讨农民工的个体权益。
综合以往对劳工权益的划分以及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具体分析三个
层次的权益:底线权益、基本权益和发展型权益。( 1 )底线权益,主要是
指人身权益与获得劳动报酬权益。前者主要指农民工在劳动过程中是
否遭遇过强迫劳动、罚站、搜身、拘禁等情况,简称人身权益;后者指是
否遭遇欠薪、无故扣薪等工资权益受损的情况。两者合计即为底线侵
权状况。( 2 )基本权益,这里主要指是否签订劳动合同、是否遭遇超时
加班、是否满足最低工资标准。这些都是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内容。按
照劳动合同法关于工作时间和休息假期的规定,每月加班不得超过 36
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即每月不少于 4
天)。据此,本文对超时加班的界定采取两种方法:一是将每月加班超
过 36 小时、每月休息不足 4 天,两者满足其一就视为超时加班(超时加
班 犃 );二是两者同时满足,视为超时加班(超时加班 犅 )。相对于前者,
后者是一种劳动强度更大的加班,为了叙述方便,下文简称超强度加
班。借鉴孙中伟、舒玢玢( 2011 )对最低工资标准的操作方法,我们首先
基于调查城市所在省市劳动厅公布数据获得各城市在 2010 年执行的
每月最低工资标准,然后与农民工的月均工资相比较,如果月均工资低
于所在城市最低工资,即为不满足最低工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这种
操作方法具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月均工资是农民工自我汇报的估计数
字,缺少是否包括缴纳社保金等信息。( 3 )发展型权益,主要是指社会
保险与社会福利方面的权益,问卷中具体包括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
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带薪休假、病假工资、产假工资八项指标。
在变量处理过程中,一是将八项指标全部包括,每一项指标一分,加总
形成社保福利指数 犃 ;二是考虑到男女差异,不含产假工资、生育保险,
形成社保福利指数 犅 。此外,我们也根据每一项指标逐一构建相应的
二分变量。
自变量。关键自变量为“雇主—工人同乡”关系。对“同乡”的界定
可以从情感与地域两个维度进行,但单一情感认同维度会导致同乡关
系“边界富有弹性”( 犘狌狀 , 2005 : 56 ),而单一地缘概念也会导致同乡缺
少文化性、情感性内涵。本文在操作上结合情感与地域两个维度进行
界定。首先是情感上的认同,即需受访者认为企业老板(雇主)为“老
· 1 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