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201902
P. 120
“类聚群分”:当代中国中产阶层的多元构成及其多维政治取向
直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由此,原有体制运行的路径依赖惯性、政治权
力主导的资源分配逻辑、受到控制的转型过程等,成为中国体制变革和
制度转型的典型特征( 犛狋犪狉犽 , 1996 ; 犠犪犾犱犲狉 , 1996 ),深深影响着社会分
层结构及阶层间关系模式(边燕杰, 2002 ;李路路, 2002 )。在微观层面
上,体制内的单位组织依然是国家进行统治的有效工具或手段,资源分
配、意识形态控制和社会整合依然是这一组织化形式的显著功能特征,
这与体制外个体化的自由竞争、市场化的利益关系明显不同。
具体而言,中国再分配体制与市场经济的二元分割导致出现两类
不同制度属性和阶级经历的中产阶层:一类是在政府部门、国有/集体
经济部门中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日常非体力雇员,他们更多延
循着再分配体制的特性;另一类外生于市场,是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和
社会领域出现的从事管理、技术和服务工作的新社会群体,其主体部分
被官方界定为“新社会阶层”,是当前政治整合和统战工作的重点人群。
综合来看,体制内外的这两类人群在雇佣关系、资源和权力占有、工作
状况等方面均有明显不同。学界有关中产阶层三种进入渠道的分析
(行政型进入、市场型进入和社会网络型进入)(张宛丽等, 2004 )、“内源
中产阶层”与 “外 生 中 产 阶 层”的 分 类 (李 路 路、李 升, 2007 ;齐 杏 发,
2010 )、“公职新中产”与“市场新中产”(刘欣、朱妍, 2011 )的区分,都在
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上述制度分割的逻辑。
其二是市场分化逻辑。 3 阶层分析的韦伯传统一直主张,阶层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状况。吉登斯( 犌犻犱犱犲狀狊 , 1973 : 105-109 )进
一步指出,人们的市场能力———个人带入交易市场的相关因素的所有
形式,作为重要的结构化要素决定性地造就了可识别的社会分类的阶
级形式,形成相互分离的阶级结构。从这一逻辑出发,我们认为,中产
阶层在劳动力市场和工作组织中因市场能力的差别而分享不同的市场
报酬和生活机会,由此分化为两类基本的群体:“新中产”(主体中产)和
“边缘中产”。这种基于市场能力(专业技术、管理才能等)带来的市场
状况的分化,既适用于体制内中产群体,也适用于体制外中产群体。
“ 新中产”主要由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行政和管理人员构成,他们
3. 需要强调的一点在于,此“市场”并非体制分割下的“再分配—市场”中的“市场”或“市场经
济”概念,而是韦伯意义上的“市场状况”,即市场资源/能力的市场获益性,影响和形塑市场主
体的生活机会和阶层状况。这一市场分化逻辑同时适用于体制内外的两种劳动力市场。
· 1 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