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30

“转型与发展:中国社会建设四十年”笔谈


   其核心观点就是要提升人的素质,推动社会基础结构的变革,重新看待
   环境资源以及转变资源开发的利用方式。作者指出,西部地区虽然有
   着令人震惊的富饶资源,然而,人们“在干什么成什么的资源基础上,干
   什么不成什么”(王小强、白南风, 1986 : 40 ),原因就在于“传统的社会—
   经济结构和商品生产素质低下的人,无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
   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及人的素质的低下,又牢
   牢拖住了社会基础结构步履蹒跚的腿。这就是幼稚社会系统及其贫困
   恶性循环”(王小强、白南风, 1986 : 92 )。作者认为,拘泥于传统农牧业
   是西部地区贫困落后的渊薮,“在人类生产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上,现代
   生产方式,表现为对自然资源多层次的立体开发和多次利用”(王小强、
   白南风, 1986 : 217-218 ),因此,要转变人的观念,革新生产生活方式,
   按照商品经济规律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以摆脱贫困。此书虽然是讨论西
   部地区的,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看做是讨论中国发展的。其在人与
   环境资源关系上的看法,在改革开放初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的确,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等大大改变了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利
   用,促进了经济发展,提升了人民生活水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反贫困
   和经济增长的成就是全民受益、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也观察到,随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声音日益强过对环境资源
   的简单开发和利用。在提出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 1983 年)和可持续
   发展战略( 1995 )的基础上, 2005 年 3 月,中共中央在人口资源环境工
   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当年 10 月召开的中共十六
   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2007 年召开的中共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 2012 年召开的中共
   十八大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
   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
   路,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
   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
   静、和谐、美丽。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2017 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则明确将污染防治作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期间要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非常形象

                                                           · 2 3 ·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