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社会》2018年第6期
P. 29
绿色社会的兴起
洪大用
自从人类诞生之日起,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具有对立与统一的两面
性。一方面,从环境中获取资源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人
类的生产与生活活动总是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体现为环境的消耗、
衰退乃至破坏;另一方面,过度的资源攫取和环境破坏最终也将会影响
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社
会制度背景下,基于生产生活实践中对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人类
都会以特定的方式将环境因素纳入社会建设的诸种行动之中,努力谋
求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协调。在此意义上,社会建设从来就具有环境之
维,所不同的只是其历史的阶段性、差异性。这种阶段性、差异性一方
面体现为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对于环境状况及其影响的认知,另一
方面则体现为环境因素纳入社会建设行动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本文
试图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建设是如何纳入环境因素并逐步迈
向一个绿色社会的。这里的绿色社会,指的是人类在认识社会与环境
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自觉推进社会变革以谋求社会与环境相协调
的一种社会过程和状态,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甚至是具
有弥散性、渗透性影响的重要内涵。
一、社会建设:从开发环境到保护环境
如果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那么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建
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978 年,中国人均 犌犇犘
只有 385 元,世界排名非常靠后。按照现行贫困标准回溯,当时 97.5% 的
农村人口都是处在贫困状态,缺衣少食。在此情况下,如何更大规模、更快
速度、更有效率地将环境中的资源转化为商品与服务,脱贫致富,自然成了
当务之急,由此开发利用环境便是一种主要的社会行动取向。
1986 年出版的《富饶的贫困》 1 一书,在当时很有影响。该书讨论
的是西部地区为什么落后于东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摆脱贫困的途径,
1. 王小强、白南风 .1986. 《富饶的贫困》[ 犕 ] .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 2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