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78
“佛王”与皇帝:清初以来滇缅边疆银矿业的兴衰与山区社会的族群动员
化变化已经一发而不可收。可以说,这是乾隆时期长期积累的社会经济
和政治矛盾在嘉庆初年的一次集中爆发。矿山物流供应不畅、盐政危
机、矿区生产成本上升,共同导致了矿工的相对过剩,大量失业矿工从矿
区溢出,致使周围山区的社会经济生态失去平衡。嘉庆五年之后,滇缅
边疆陷入了无休止的社会动荡,整体而言,这是清代云南矿业经济衰退
的第一步,其后的回民起义则是第二步(马健雄, 2014 )。
从直接诱发因素来看,银矿萎缩是因国家政策变化引发的社会经
济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却环环相扣,与此后山区社会的剧烈变迁密切相
关。大量失业矿工于嘉庆五年( 1800 )至嘉庆十五年( 1810 )间在耿马、
勐勐、孟连一带山区徘徊;当然,也有一些矿工积极寻找出路,有的转移
到新开的涌金厂、白羊厂、金牛厂等银铜矿区,有的则努力开办新的矿
厂。在进攻李文明之后,清政府也鼓励失业矿工在勐勐一带寻找新的
银矿,但成效不大。 24 在这样的情境下,山区倮黑在铜金和尚的影响下
组织起来,卷入了山区社群与勐勐、孟连等土司对抗的政治冲突中,这
一系列冲突主要发生在嘉庆元年( 1796 )至嘉庆十八年( 1813 )。
(二)地方官员的策略
在建立山区佛寺、掌控佛房控制权的过程中,铜金和尚还频繁与各
地商人接触,控制了募乃银厂及邻近地区的私盐贸易。威远江是澜沧
江东岸的一条支流,在沿江河谷中,集中分布着抱母井、茂篾井、香盐井
等九个盐产区,按官方定额年产盐 200 余万斤(谢体仁, 2016 : 146 )。实
际上,威远江沿岸的盐产量远远多于定额(约 900 万斤),原因即澜沧江
西岸大量人口的生活用盐及各大银厂的生产用盐一直由威远江沿岸各
大盐井供给。铜金和尚甚至与威远厅的盐井课长周文学分工合作,成
为私盐运销的合伙人,周负责向铜金和尚供应产盐,铜金则与商人们合
作负责向各银厂及山区村寨提供私盐。
在澜沧江东岸的各府州县,即直接负责管理与联络耿马、孟连、勐
勐等地土司事务的普洱府威远厅和思茅厅、北部顺宁府所属的缅宁厅
24. 参见“白羊厂回汉械斗案”(荆德新, 1986 : 1-61 ),北京故宫,宫中朱批缩微, 04-01-31-
1752-03 ;“厂民杨云升等,具呈以猛猛(勐勐)南马河一带产有银沙,矿苗显露。该处皆属荒
山,毫无干碍,恳请开采。”“嘉庆五年,适逢白羊、金牛等厂获铜较旺,是以抽课丰盈,迨至七年
额课较六年更为短缺。”嘉庆八年觉罗琅奏折《厂课衰旺糜常,年抽课难以定额》(中国人民
大学清史研究所、档案系中国政治制度史教研室, 1983 : 575 )。
· 7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