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131

社会· 2018 · 4

       其次是 20 世纪 30 年代中后期至 60 年代。肇始于 1929 年的经济
   大萧条使得盛行于 20 年代的个人主义受到质疑。这次危机“迫使人们
   意识到社会功能发挥不良会导致贫困和失业”( 犃狓犻狀狀犪狀犱犛狋犲狉狀 , 2001 :
   169 )。于是,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响上升,美国共产党的势力发
   展壮大。“平民运动”( 犚犪狀犽犪狀犱犉犻犾犲犕狅狏犲犿犲狀狋 )高涨,社会工作积极组
                                           ,
   织和参与社会变革行动( 犛犮犪狀犾狅狀犪狀犱犎犪狉犱犻狀 犵2005 )。
       但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社会变革仅是昙花一现。到了 30 年代中
   后期,随着经济的复苏,美国逐步走出“大萧条”的阴影,个人主义再度
   高涨,社会变革运动再度式微。 1938 年,美国众议院成立了具有反共
   性质的“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犎狅狌狊犲犝狀犃犿犲狉犻犮犪狀犃犮狋犻狏犻狋犻犲狊犆狅犿犿犻狋狋犲犲 ,
   犎犝犃犆 ),进步的社会变革行动遭到打压。“二战”后,美国经济迎来了
   “黄金时代”,被称为“富裕的社会”( 犃犳犳犾狌犲狀狋犛狅犮犻犲狋 狔            )。与“一战”后的
   情况类似,伴随经济的繁荣,人们相信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就可以消除
   贫困,导致贫困问题的社会根源遭到掩盖( 犃犫狉犪犿狅狏犻狋狕 , 1998 )。同时,
   “麦卡锡主义”( 犕犮犆犪狉狋犺 狔 犻狊犿 )将美国的反共浪潮推至高潮,社会主义
   和集体主义难有生存空间,这便是“去社会变革化”的第二阶段。
       最后 是 20 世 纪 70 年 代 末 以 来 的 新 自 由 主 义 时 代 ( 狀犲狅犾犻犫犲狉犪犾
   犲狉犪 )。在 60 年代,西方国家迎来了自“一战”以来最为激进的历史时
   期,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马克思
   主义和社会主义再度受到重视,并对激进社会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 犉犲狉 犵 狌狊狅狀 , 2008 : 99 )。激进社会工作者组织、协调,甚至直接参与各类
   社会运动(布格哈特, 1992 : 49 )。
       然而,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末,政治氛围急剧“右转”,被冠名以“新
   自由主义”( 犖犲狅犾犻犫犲狉犪犾犻狊犿 ),以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为首的右翼势力相
   继在英美上台执政为标志。新自由主义要求恢复 19 世纪的自由放任
   主义( 犾犪犻狊狊犲狕犳犪犻狉犲 )和个人主义。例如,撒切尔夫人提出“回到维多利亚
   时代”的口号。于是,个人主义在此时被广泛推崇,“责怪受害者”的理
   念再度复活。尤其是对穷人的“病态化”和“污名化”态度,直接来源于
   济贫法( 犆犾犪狉犽犲 , 犲狋犪犾. , 1987 : 189-196 )。个人失败基本被归结为自
   己的过失,受害人经常反遭指责(哈维, 2010 : 87 )。所以,自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社会变革运动全面走向低谷,此即社会工作“去社会变革
   化”的第三阶段。

    · 1 2 4 ·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