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97
社会· 2018 · 2
和心理层面 的 双 重 真 相。关 于心 理层 面,按照 王德 威 ( 2017 )对 胡 晓
真 13 的总结,在明清文学中的西南叙事里,“西南”作为方法,意义不仅
在于史地实证研究,更攸关一种喻意系统和感觉结构的呈现。
本文并非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阅读小说。这里所谓人类学的视
角,简而言之,一是从被研究者(在这里指康巴人)的视角出发,二是整
体性的观点,三是跨文化比较的观点,四是批判性的反思。 14 这四者可
以算是人类学观察文化与社会最基本也最独特的视角(黄应贵, 2010 :
21-24 )。再具体到历史人类学的解读,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一种“以文
化界定历史 /事件”的理解框架,也即我们需要意识到,不同人群由于其
文化特征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时间分类(特别是关于“过去”)及社会
记忆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历史意识建构和历史再现模式(黄应贵,
2006 : 11-36 )。 简 而 言 之,这 是 一 种 在 文 献 中 做 田 野 的 方 法 ( 犱狅
犲狋犺狀狅 犵 狉犪 狆 犺 狔 犻狀犪狉犮犺犻狏犲狊 ),由此揭示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历史情境和作
者的历史想象(王明珂, 2015 : 18-19 )。
上述四部长篇小说所呈现的时代背景跨越了中国古代、近代、现代
和当代四个时期, 15 构成了对康区历史的纵贯式、概观式描述。通过对
这几个文本的历史人类学分析,一方面,本文试图阐释康区的表征与现
实、历史与当下、实然与应然、问题与出路之间的纠缠和矛盾;另一方
面,本文也把阿来视为一位参与到民族理论政策领域、具有相当重要性
的本族精英代表, 16 考察他如何建构关于本民族的文学化的历史叙事,
建构过程中的复杂性,以及这一建构的历史后果。
二、空间感及其族群关系模式
《格萨尔王》是一项名为“重述神话”的全球性出版项目的一部分,
13. 指的是胡晓真的专著《明清文学中的西南叙事》,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7 年。
14.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本文在任何分析中都同时涉及上述四个视角,而是视其需要在不同的
场合突出其中一种或数种。
15. 吊诡的是,从藏区内部视角来看,其历史分期模式未必如此。这也暗示了,任何叙述和解
读,某种程度上还是逃不过阐释者的文化中心主义。
16. 阿来是唯一获得过茅盾文学奖(《尘埃落定》)的藏族作家,拥有极为广泛的读者,四川大
学设有“阿来研究中心”并公开出版论文集《阿来研究》(现已出到第 7 辑),这在当代文坛是极
其罕见的,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的重要性。他的影响力超过文学界,在民族理论和政策领
域也获得了较大的关注。他不但通过采访、对话、讲演等发声,甚至在小说文本中(如《瞻对》)
也直言不讳地提出历史和现实批评。很大程度上,许多读者是通过阿来的小说文本来了解藏
区历史和现实的。
· 9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