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96

康区的历史与可能性


   确保了这些文本可以成为极好的人类学素材来源(冯珠娣, 2009 : 6-7 ,
   18-25 )。在这个意义上,阿来可以算是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一个典
   范。他认为自己的小说(即使神话小说)是为了让人了解一个真实且微
   妙的西藏———让读者“读懂西藏人的眼神”;他认为对自己的小说可以
   做历史向度的理解———“我的功夫做得很扎实”(陈晓明、阿来, 2016 :
   19 )。阿来曾直言:“小说创作是基于内心的某一种需要,也是映照今天
   的现实或处境。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神话也是一种
   历史,当然也应该有当下的意义。” 9 他也曾痛陈:“对我来说,就今天西
   藏或者藏区的种种问题,我很难游离其外。也因为身在其中,所以不可
   能不湿脚地站在岸上。没有任何这种可能,逃都逃不掉。所以当我要
   写任何有关藏区的东西时,我确实是带着真正的痛感的。” 10 这种带着

   真正的痛感的写作,可以最直观地反映阿来的现实主义精髓。
       视小说文本为人类学素材这一观念部分来自于格尔兹与《写文化》
   的反向启发。前者指出,民族志也是小说,也是对事实的诠释(格尔兹,
   1999 : 17-18 , 27 ),后者关注民族志的文本性、修辞性、主观性等特征,
   认为民族志受到“文学的”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影响,同样是一种虚构,但
   是这里的虚构只是表达了文化和历史真理的不完整性,而非意指虚假
   或作为真理的对立面(克利福德, 2006 : 31-41 )。在这个层面上,小说
   的意义与民族志几乎近似,即两者都缺乏“单义性”,可以开放给多义性
   的再 解 读。 更 具 决 定 性 意 义 的 是 王 明 珂 的 论 述。 他 讨 论 了 表 征

   ( 狉犲 狆 狉犲狊犲狀狋犪狋犻狅狀 )与社会现实( 狉犲犪犾犻狋 狔 ) 11 之间的关系,指出表征源自现
   实,反过来又强化并遮蔽现实。 12 他指 出文 本( 狋犲狓狋 )研 究与社会情 境
   ( 犮狅狀狋犲狓狋 )揭示之间的关系类同于表征与社会现实之关系。文本研究
   不同于文献研究,后者关心文献所陈述的内容是否客观真实,而文本研
   究则视文本为一种表征(或叙事,或社会记忆),旨在探讨文本背后的社
   会现实(也即社会情境)(王明珂, 2015 : 83-105 , 170-171 )。可以说,
   解读小说文本实际上是在具体而微地反映各地区文化中所指涉的事实


   9. 引自:金涛 .2009. 阿来谈《格萨尔王》:让你读懂西藏人的眼神[ 犖 ] . 中国艺术报 9 月 22 日。
   10. 引自:孙小宁 .2014. 我不可能置身于自己的历史之外[ 犖 ] . 北京晚报 9 月 6 日。
   11. 在王明珂的著作中分别称为表相与本相,本文为照顾大陆读者的习惯,分别称为表征与现实。
   12. 也就是王明珂一再引用的布迪厄的用法: 狋犺犲狉犲 狆 狉犲狊犲狀狋犪狋犻狅狀狅犳狉犲犪犾犻狋 狔犪狀犱狋犺犲狉犲犪犾犻狋 狔狅犳
   狉犲 狆 狉犲狊犲狀狋犪狋犻狅狀 。

                                                           · 8 9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