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5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225
社会· 2018 · 2
(孟大虎, 2005 )。大学生从入学就开 始接 受与 其所选 专业相 关的 培
训,在校期间不断积累与对口职业相关的人力资本,从而形成路径依
赖,使个 体 可 选 的 职 业 范 围 受 到 限 制 (纪 月 梅、秦 蓓, 2004 ; 犓犻犿 , 犲狋
犪犾. , 2015 ; 犡犻犲犪狀犱犛犺犪狌犿犪狀 , 2003 )。由于专业不同,学生在校期间所
接受的训练以及掌握的技能也不同。这种专用技能的性别差异在很
大程度上导致两性在 职 业分 布上 的 差异,进而 导致他 们在劳 动力市
场上的收 入 差 异(孟 大 虎, 2005 )。文 东 茅 ( 2005 )的 研 究 发 现,在 中
国,毕业于文学、历史、法学、经济学等女生集中的专业的毕业生其平
均收入通常比毕业于科学、工程、技术等男生集中的专业的毕业生的
平均收入要低。
(三)传统性别规范下的性别差异
需要提及的是,个体的大学专业选择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传统
的性别规范。有研究表明,男性更多地进入理工科专业,而女性更多地
选择文史哲等专业,这与两性的专业兴趣相关( 犔犲狊犾犻犲 , 犲狋犪犾. , 2015 ;
犖狅狊犲犽 , 犲狋犪犾. , 2009 ),而两性在专业兴趣上的差异深受性别文化的影
响。性别社会化使个体从幼年开始就对不同性别属性形成相对固定的
看法和观念。就专业选择来讲,男性由于其养家糊口的责任在选择专
业时会更注重与专业相关的经济收益和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社会地
位;而女性则可能考虑到其照顾家庭的责任而更倾向于选择毕业后容
易从事强度较低、环境稳定、时间灵活自由的工作的专业(龚惠香、汪益
民, 2000 ; 犆犲犮犻犪狀犱犠犻犾犾犻犪犿狊 , 2010 , 2011 ; 犆犲犮犻 , 犲狋犪犾. , 2009 ; 犆犺犪狉犾犲狊犪狀犱
,
犅狉犪犱犾犲 狔2009 ; 犆犺犪狉犾犲狊 , 犲狋犪犾. , 2014 ; 犖狅狊犲犽 , 犲狋犪犾. , 2009 )。在社会价
值观念的影响下,对不同性别的社会角色期待建构出了一套生产与再
生产的机制。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逐步通过家庭、学校、同龄人、社会媒
体等机制将社会性别期待内化,形成了男女有别的偏好、个人品味和知
,
识积 累 等 ( 犆狉狅狊狅狀 犪狀犱 犌狀犲犲狕 狔 2009 ; 犉狉犲犱狉犻犮犽狊犪狀犱 犈犮犮犾犲狊 , 2002 ;
犎犲狉犫犲狉狋犪狀犱犛狋犻 狆 犲犽 , 2005 ; 犑犪犮狅犫狊 , 犲狋犪犾. , 2005 , 2006 ; 犔犪狏 狔犪狀犱犛犪狀犱 ,
2015 ; 犚犻犲 犵 犾犲犆狉狌犿犫 , 犲狋犪犾. , 2012 )。两性在专业分布上的差异在很大
程度上受到性别文化的影响,使两性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就开始分
化。在进入劳动力市场后,对于同样接受了大学教育的男性和女性而
言,这种专业分布上的性别差异由于路径依赖导致两性在职业获得及
收入上的差异。
· 2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