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3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223
社会· 2018 · 2
的起薪(申晓梅等, 2010 )。薪资的支付与个体所从事的职业相关,而从
事何种职业又往往与大学所学专业相关(即所谓的“专业对口”)。一个
重要但经常被忽视的机制是:男性和女性因为专业选择的不同,在进入
劳动力市场前就已经开始分化。相较于人文社科类专业,学习 犛犜犈犕
专业的学生更可能进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职业。由于男性有更高的
比例选择 犛犜犈犕 专业,这种专业分布上的差异使男性有更多的机会进
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职业,而女性则更可能进入社会经济地位较低
的职业( 犌狉狅狊狊 , 1968 )。结果,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职业(如经理、专业
技术人员等),男性较为集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职业(如办公室文
员、销售员等),女性较为集中,从而在宏观层面形成了职业的性别隔离
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职业的性别构成对劳动力市场的性别收入差异
有较强的解释力。在美国,职业性别构成解释了 7%~32% 的性别收
入差异;在欧盟 12 国,职业性别构成对收入 差异 的解 释力 约为 25%
( 犈狌狉狅 狆 犲犪狀犆狅犿犿犻狊狊犻狅狀 , 2002 )。在希腊,职业性别构成对性别收入差
距 的 解 释 力 更 是 高 达 50% ~56% ( 犓犪狉犪犿犲狊狊犻狀犻犪狀犱犐狅犪犽犻犿狅 犵 犾狅狌 ,
2007 )。因此,研究职业性别构成的形成机制对深入理解劳动力市场的
性别分层来说非常重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个体即便
是自愿选择,实质上仍受限于社会结构和性别规范。
本文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初职的性别
构成建模,展示了从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到职业获得的性别差异的传
导机制。接下来,本文将首先梳理有关高等教育扩张、性别不平等与专
业隔离的文献;接着对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关键变量和分析策略进行
介绍;最后基于建模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
二、高等教育扩张、性别不平等与专业隔离
(一)高等教育中专业的性别隔离
在西方社会,随着中小学教育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
注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影响( 犛犺犪狏犻狋 , 犲狋犪犾. , 2007 )。豪特和迪普莱
特( 犎狅狌狋犪狀犱犇犻 狆 狉犲狋犲 , 2006 )研究发现,女性是现代社会中教育扩张的
受益者。在高等教育机会供给有限的情况下,大学教育是通向社会经
济地位较高的职业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
向大众教育过渡,大学文凭不断贬值,获得高薪工作的门槛越来越高
· 2 1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