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7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227
社会· 2018 · 2
因为很多学生毕业后没有留京工作,样本流失。为了尽可能填补缺失
信息,本文采用差补替换的方式进行处理,最终本研究得到 2214 个分
析样本。 3
(二)变量
本研究的因变量主要有两个。由于本研究的第一部分是对大学
生的专业选择进行分析和预测,因此,第一个因变量为大学专业。该
变量是一个分类变量: 1. 经济学(包括农学); 2. 法学(包括哲学、教育
学); 3. 文学/历史/艺术; 4. 理科; 5. 工科(包括 医学); 6. 管理学。本
研究的第二部分是分 析 大学 毕业 生 进入 男性 主导 职业 的决定因 素。
某职业是否属于 男/女 性 主 导 职业 与职业 的性 别比密 切相 关。在 这
部分的分析中,本文将着眼于大学所学专业,研究大学专业对两性进
入男性主导职业的 影 响。大 学专 业在 此成 为关键 自变 量,初 职是否
属于男性主导职业则为因变量( 1. 男性主导职业; 0. 女性主导职业)。
该变量的构建基于两 方 面信 息:第一 份工 作的类 别以 及基于 该 工作
类别计算的职业内性别比例。如果职业内的女性比例超过 50% ,则
将其归为女性 主 导 职 业;如 果 女 性 所 占 比 例 小 于 50% ,则 归 为 男 性
主导职业。最后,本研究所构建的男性主导职业包含:企业经营管理
人员、研究开 发 人 员/技 术 工 人、专 业 技 术 人 员 (如 工 程 师、医 生、律
师、教师等)。在首都大 学 生 成长 追踪 调查数 据中,这三类职 业的男
性占比分别为 53.4% 、 53.7% 和 69.9% 。上述比例与第六次全国人
口普查数据所反映的职业内男性比例基本一致。 4
大学和专业的选择通常在高考前后填报志愿时已确定。一般来
说,影响个体能否上大学、上什么大学以及读什么专业的因素主要包
3. 该调查数据在 2011 年和 2012 年都有第一份工作的类别记录,但是那时尤其是 2008 级的
大学生刚刚毕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尚未找到工作,从而造成初职信息缺失。为了尽量填补缺
失,本研究首先对那些在工作性质选项中填写“其他”的样本进行处理,根据“其他”的具体类
别重新进行归类。另外, 2011 年之后的调查问卷中有关于当前工作类别的记录,对于这些信
息本研究通过逆向替换的形式进行填补,即如果第 一 份 工 作 的 类 别 数 据 缺 失,本 研 究 先 用
2013 年的工作类别替换,然后比较 2013 年和 2012 年的相关信息。如果 2012 年工作类别的
数据没有缺失,本研究再将其替换为 2012 年的数据,以此推断第一份工作的信息。
4. 一方面 犅犆犛犘犛 只询问了职业大类,因此在与六普数据进行比较时,职业也只能按照大类计
算比例。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将职业按小类划分可能会与目前的比例存在差异,因为大类内
部也可能包含分别由女性和男性主导的细分职业。
· 2 2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