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4 - 《社会》2018年第2期
P. 224

专业选择与初职获得的性别差异: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发现


   ( 犛犺犪狏犻狋犪狀犱犓狉犪狌狊 , 1990 ; 犞犪狀犱犲犠犲狉犳犺狅狉狊狋犪狀犱犃狀犱犲狉狊犲狀 , 2005 )。受教
   育程度对职业分化的解释力越来越弱,中国也是如此(廉思, 2009 )。 20
   世纪 90 年代末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扩张,使女性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劣
   势开始逆转( 犠狌犪狀犱犣犺犪狀 犵2010 ),然而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收入差异
                           ,
   却在扩大( 犣犺犪狀 犵犲狋犪犾. , 2005 )。如果通过受教育程度无法标识和区
                  ,
   分个体的能力,是否掌握进入高薪、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职业所需的相关
   技能就会成为解释个体职业分化的关键。由此,大学专业———作为高
   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横向分层维度( 犺狅狉犻狕狅狀狋犪犾狊狋狉犪狋犻犳犻犮犪狋犻狅狀 ),具有至
                                  ,
   关重要的作用( 犌犲狉犫犲狉犪狀犱犆犺犲狌狀 犵2008 )。
       与西方类似,中国的 高 等教 育同 样存 在着严 重的 专 业 性 别 隔 离
   现象。《中国大学 生 成 长 报 告 2015 》显 示,在 首 都 大 学 生 中,女 生 就
   读文学、历史、艺术领域专业的比例均超过 65% ,分别为 75.8% 、 66.
   6% 和 65.3% ;而就读理科、工科专业的比例仅分别为 37.2% 和 28.
   8% (贺光烨, 2015 )。不同类型的学校 在专业 设置、学生录取 等方面
   存在差异。与非“ 211 ”高校和其他“ 211 ”高校相比,北京大学、清华大
   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北清人)三所精英大学的专业性别隔离
   程度最高,其标准化相异指数 2 为 37 ,表明有 37.0% 的学生需要改变
   专业才能使男女在专业上的分布相同。北清人三校的性别专业相异
   指数与其他“ 211 ”高 校 和 非“ 211 ”高校 相 比 高 出 近 12% 。进 一 步 分
   生源地来看,相较于北京本地生源,外地学生在北清人三校的专业性
   别隔离程度更高,而北 京 本 地 学生在 北清 人三 校的专 业性别 隔 离程
   度与其他“ 211 ”高校相比并无 明显 差异。原因 在于,一 方面,首都高
   校各专业的京外招生 名 额及 比例 有 所不 同,理 工科在京外招 生名额
   更多、比例也更高;另一 方面,来 自京 外地 区的学 生的 性别构 成 也不
   同,女性比例相对较低。
       (二)从专业选择到职业获得

       大量研究表明,大 学 专 业的 选择 会对 个人的 职业 生涯(如 薪 酬、
   职业、行业等)产生重要影响(闵维方等, 2006 )。专 业 的选择 在很大
   程度上意味着教育由积累一般人力资本转变为积累专用型人力资本

   2. 标准化相异指数( 犛狋犪狀犱犪狉犱犻狕犲犱犇犻狊狊犻犿犻犾犪狉犻狋 狔犐狀犱犲狓 )是测量专业性别隔离程度的一个重要
   指标。在文中,该指标是基于来自 3 种学校类型的 70 个专业的近 59 万大学生所构建,详见
   (贺光烨, 2015 )。

                                                          · 2 1 7 ·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